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26)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6)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1)
2014(1)
2013(1)
2012(1)
2011(1)
2010(2)
2009(1)
2008(1)
2007(2)
2006(1)
2005(2)
2004(3)
2003(1)
2002(1)
2001(1)
1998(2)
1992(2)
1987(1)
按来源分组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
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1)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1)
-1(1)
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1)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1)
《同行》2015年9月(下)(1)
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1)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1)
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1)
“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1)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1)
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1)
第四届闽台辞章学研讨会(1)
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1)
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1)
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1)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1)
相关搜索词
苏轼“发明”与陶渊明的经典化
作者: 边利丰  来源:“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全文: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
东晋时期京口天师道及相关历史问题:以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为中心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以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中心的浙江滨海地域是魏晋时代天师道极为活跃的区域①,但就天师道的传播而言,京口与会稽具有双向对流的关系,尤其是京口著名的北府,其当轴大员多有天师道信徒,此点素为人们所忽略。兹以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问题为核心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全文:以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中心的浙江滨海地域是魏晋时代天师道极为活跃的区域①,但就天师道的传播而言,京口与会稽具有双向对流的关系,尤其是京口著名的北府,其当轴大员多有天师道信徒,此点素为人们所忽略。兹以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问题为核心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白居易诗中的“北窗”及“竹窗”的问题——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关系
作者: 西村富美子  来源: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白居易作为爱琴、诗、酒的诗人而闻名,他不仅在诗中屡屡吟咏它们,而且还有琴、诗、酒这三者同一登场的诗。其中有一首题为《北窗三友》的五言古诗,恐怕也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吧。这首诗
全文:白居易作为爱琴、诗、酒的诗人而闻名,他不仅在诗中屡屡吟咏它们,而且还有琴、诗、酒这三者同一登场的诗。其中有一首题为《北窗三友》的五言古诗,恐怕也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吧。这首诗
泥土的颜色——漫谈陶渊明
作者: 李咏芳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也有的人,让生命从高处飘然而落,从此他自己即是一片空白,而功过种种,是非种种,任由世人评说;还有的人,
全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邬昌荣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诗、文、辞、赋俱为晋代大家,具有他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骈俪绮靡之风,而独为朴素自然,清淡隽永。尤其诗中田园诗,被后世称为田园祖,陶渊明亦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宗"(钟嵘语)。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者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我们且看其几首著名的田园诗。少无
全文: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诗、文、辞、赋俱为晋代大家,具有他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骈俪绮靡之风,而独为朴素自然,清淡隽永。尤其诗中田园诗,被后世称为田园祖,陶渊明亦被称为"古今隐逸
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
赏析陶渊明词作中的咏菊情结
作者: 李世忠  来源:《同行》2015年9月(下)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咏菊  拟人化  陶渊明  喻己化 
描述:赏析宋词必得赏析陶渊明的词,赏析陶翁的词必得赏析其咏菊之词。陶翁咏菊赋予菊花以君子德、隐士风范,将菊花之美拟人化、喻己化的描摹,品来蕴意独到,感慨极多。陶渊明的咏菊情结即陶翁气节在菊花身上的附着与延伸。
全文:赏析宋词必得赏析陶渊明的词,赏析陶翁的词必得赏析其咏菊之词。陶翁咏菊赋予菊花以君子德、隐士风范,将菊花之美拟人化、喻己化的描摹,品来蕴意独到,感慨极多。陶渊明的咏菊情结即陶翁气节在菊花身上的附着与延伸。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论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
全文: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本身批语未获大彰,周文仅略述其中一二以为提点。实则郑
柳宗元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
作者: 张婧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柳宗元  接受 
描述:陶渊明为中国隐逸诗人宗,其为人与诗歌创作深得柳宗元喜爱,柳在贬谪期间,诗在题材与意象上多处模仿陶诗,但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人的禀性与追求的不同,二人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即结合柳宗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全文:陶渊明为中国隐逸诗人宗,其为人与诗歌创作深得柳宗元喜爱,柳在贬谪期间,诗在题材与意象上多处模仿陶诗,但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人的禀性与追求的不同,二人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即结合柳宗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试论陶渊明的自然本体美学观
作者: 刘士林  来源: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
全文: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