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1)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1)
2014(2)
2013(1)
2012(1)
2011(2)
2010(3)
2009(2)
2008(3)
2007(5)
2005(2)
2004(5)
2003(2)
2002(1)
1999(1)
1998(3)
1997(2)
1992(2)
1990(1)
1987(1)
按来源分组
-1(3)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3)
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2)
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1)
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1)
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1)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1)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1)
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1)
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1)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1)
《同行》2015年9月(下)(1)
第四届闽台辞章学研讨会(1)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1)
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1)
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1)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阈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1)
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1)
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1)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1)
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1)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1)
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1)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作者: 张叉  来源: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人是万物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
全文:一人是万物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
陶渊明研究情况介绍:30年来陶渊明讨论和研究的回顾
作者: 陈言  来源: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潜(公元365—427),字渊明,或曰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历仕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中年辞官归隐,躬耕自资,最后寂寞地死去。陶渊明的时代,文坛上滋长了虚华浮艳的形式主义风气,旨归老庄的玄言诗和寄情闲适的山水诗风靡一时,而陶渊明却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
全文:陶潜(公元365—427),字渊明,或曰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历仕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中年辞官归隐,躬耕自资,最后寂寞地死去。陶渊明的时代,文坛上滋长了虚华浮艳的形式主义风气,旨归老庄的玄言诗和寄情闲适的山水诗风靡一时,而陶渊明却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大师。随着陶渊明在文学
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艺术建构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
全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王义兴》为标志的,而至萧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上距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去世正好是
陶渊明的儒者襟抱独立精神
作者: 齊益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前言在历史上足以"重辉映千春"(李白)的几位大诗人中,陶渊明也许是最为特殊的一位。特殊之一,是留下的作品数量少:诗仅一百二十首首,文仅十来篇而已。比起李白、杜甫上千首的诗
全文:前言在历史上足以"重辉映千春"(李白)的几位大诗人中,陶渊明也许是最为特殊的一位。特殊之一,是留下的作品数量少:诗仅一百二十首首,文仅十来篇而已。比起李白、杜甫上千首的诗
元问题:人与自然:陶渊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作者: 鲁枢元  来源: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元问题相对于20世纪初西方学界提出的"元数学"、"元逻辑"、"元语言"、"元科学"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元问题"有与其相似的地方,但又不相同。英语世界中的"元问题"(meta-question)含有"在上、在外、在后"的意思,意味着被"抽象化"、"形式化"、"逻辑化"的最终问题,体现了西方逻辑实
全文:一、元问题相对于20世纪初西方学界提出的"元数学"、"元逻辑"、"元语言"、"元科学"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元问题"有与其相似的地方,但又不相同。英语世界中的"元问题"(meta-question
试论陶渊明诗文中的道家养生观
作者: 段鸣鸣  来源:第二十三次全国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陶渊明  养生 
描述: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陶渊明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观,充满了自然养生观、形神养生观、和谐养生观等养生智慧,体现着道家养生实践。从诗文来看,陶渊明实现了自然、自我、社会的和谐,成为了一个道家养生的典范。
全文: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陶渊明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观,充满了自然养生观、形神养生观、和谐养生观等养生智慧,体现着道家养生实践。从诗文来看,陶渊明实现了自然、自我、社会的和谐,成为了一个道家养生的典范。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论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
全文: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本身批语未获大彰,周文仅略述其中一二以为提点。实则郑
试论陶渊明的自然本体美学观
作者: 刘士林  来源: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
全文: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
生态视野下的陶渊明
作者: 范爱荣  来源: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陶渊明  生态视野  价值观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在创作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生态世界,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而言,都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
全文: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好了范式坐标,为以后的创作者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
作者: 张天来  来源:2007年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
全文: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