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人物生平
简介
事迹
传记
作品著述
诗文作品
评论赏析
学术研究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学术交流
其他
缅怀纪念
场地
活动
珍贵图片
影音制品
新闻栏目
首页
人物生平
作品著述
学术研究
缅怀纪念
珍贵图片
影音制品
新闻栏目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文献类别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选择要进行搜索的文献类别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授予单位
与
或
非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授予单位
与
或
非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授予单位
与
或
非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授予单位
与
或
非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授予单位
限定年度范围:
请选择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1978年
1977年
1976年
1975年
1974年
1973年
1972年
1971年
1970年
1969年
1968年
1967年
1966年
1965年
1964年
1963年
1962年
1961年
1960年
1959年
1958年
1957年
1956年
1955年
1954年
1953年
1952年
1951年
1950年
1949年
1948年
1947年
1946年
1945年
1944年
1943年
1942年
1941年
1940年
1939年
1938年
1937年
1936年
1935年
1934年
1933年
1932年
1931年
1930年
1929年
1928年
1927年
1926年
1925年
1924年
1923年
1922年
1921年
1920年
1919年
1918年
1917年
1916年
1915年
1914年
1913年
1912年
1911年
1910年
1909年
1908年
1907年
1906年
1905年
1904年
1903年
1902年
1901年
1900年
1899年
1898年
1897年
1896年
1895年
1894年
1893年
1892年
1891年
1890年
1889年
1888年
1887年
1886年
1885年
1884年
1883年
1882年
1881年
1880年
1879年
1878年
1877年
1876年
1875年
1874年
1873年
1872年
1871年
1870年
1869年
1868年
1867年
1866年
1865年
1864年
1863年
1862年
1861年
1860年
1859年
1858年
1857年
1856年
1855年
1854年
1853年
1852年
1851年
1850年
1849年
1848年
1847年
1846年
1845年
1844年
1843年
1842年
1841年
1840年
1839年
1838年
1837年
1836年
1835年
1834年
1833年
1832年
1831年
1830年
1829年
1828年
1827年
1826年
1825年
1824年
1823年
1822年
1821年
1820年
小于1820年
至
请先选择开始年代
搜索结果显示条数:
每页显示10条
每页显示15条
每页显示30条
每页显示50条
选择搜索结果显示的条数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3)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3)
按年份分组
2016
(1)
2001
(1)
1994
(1)
按来源分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
九江师专学报
(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首页
>
根据【关键词:
《离骚》
】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论“士不遇赋”中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屈原、董仲舒和陶渊明为例
作者:
高诗亚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不遇赋》
《离骚》
《感士不遇赋》
士人心态
陶渊明
董仲舒
屈原
描述: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的滥觞。这些流传千古的赋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从屈原到陶渊明各个阶
全文: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的滥觞。这些流传千古的赋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从屈原到陶渊明各个阶段他们心态转变的轨迹。
论陶渊明的《闲情赋》
作者:
今场正美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命馆大学
《离骚》
思美人
《汉书》
司马相如
《文心雕龙》
手法
《闲情赋》
陶渊明
张衡
描述:
论陶渊明的《闲情赋》
全文:
陶渊明与酒解异--兼论陶诗与酒
作者:
徐定辉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竹林七贤”
菊花酒
全身避祸
任真自得
陶渊明
九月九日
《陶渊明集序》
肉体与心灵
诗与酒
描述:
陶渊明与酒解异──兼论陶诗与酒徐定辉谈到陶渊明与酒.人们自然会想到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的话:“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萧统的这个评判.成了后来学者论陶与酒的滥施。或以为渊明嗜酒纯粹是为了避祸全身.把饮酒当成...
全文:
陶渊明与酒解异──兼论陶诗与酒徐定辉谈到陶渊明与酒.人们自然会想到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的话:“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萧统的这个评判.成了后来学者论陶与酒的滥施。或以为渊明嗜酒纯粹是为了避祸全身.把饮酒当成...
上页
1
下页
Rss订阅
订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