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一个执着的守护者
作者: 徐水兵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极避世  清洁  中国文化  五斗米  进取精神  陶渊明  语文  小儿  守护者  中国文人 
描述:按照时下某些《语文》教参上的说法,陶渊明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士。这实在是对陶渊明的极大误解。在我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执着的守护者,他守护着中国文化最清洁的精神,守护着中国文人最高贵的气节。督邮要来视察了,好心的小吏提醒说:"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轻叹一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把
全文:按照时下某些《语文》教参上的说法,陶渊明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士。这实在是对陶渊明的极大误解。在我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执着的守护者,他守护着中国文化最清洁的精神,守护着中国文人最高贵的气节。督邮要来视察了,好心的小吏提醒说:"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轻叹一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把官印悬在门梁上,他回到了属于他的
陶渊明
作者: 苏震亚  来源:星星诗刊(上半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豆苗  收入  保密  五斗米  陶渊明  肚子  全部  场地  余粮 
描述:~~
全文:~~
陶渊明的菊花
作者: 沈昊  来源:创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五斗米  阳光  空气  野菊花  充满  菊花  深秋  陶渊明  周敦颐 
描述:一片怒放的菊花。它们的脚下是东至。曾经,有一位不朽的先人——陶渊明在此隐居。灿烂的阳光投向菊花那坚毅又不失绚丽的身影,也投向陶渊明那坚毅而不失绚丽的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如是说。的确,那一朵朵菊花,娇艳得宛若天仙。琉璃一般,是繁多的色彩;绣球一般,是紧凑的花瓣;水晶一般,是明丽的光
全文:一片怒放的菊花。它们的脚下是东至。曾经,有一位不朽的先人——陶渊明在此隐居。灿烂的阳光投向菊花那坚毅又不失绚丽的身影,也投向陶渊明那坚毅而不失绚丽的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如是说。的确,那一朵朵菊花,娇艳得宛若天仙。琉璃一般,是繁多的色彩;绣球一般,是紧凑的花瓣;水晶一般,是明丽的光泽;诗文一般,是清雅的魅力。"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唐寅如是说。
陶渊明
作者: 后建清  来源:飞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柳树  五斗米  菊花  金属的  陶渊明  五谷  乡村  名词  无人称  寻访 
描述:陶渊明
陶渊明还乡
作者: 刘兴雨  来源:杂文选刊(中旬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离骚  熟读  五斗米  田园  心向  饮酒  陶渊明  小儿  淡水 
描述:陶渊明别看只是个县令,可他是个名士,熟读《离骚》痛饮酒,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向乡里小儿,惦记着家里那将芜的田园,一跺脚,载欣载奔,回到了故乡。
全文:陶渊明别看只是个县令,可他是个名士,熟读《离骚》痛饮酒,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向乡里小儿,惦记着家里那将芜的田园,一跺脚,载欣载奔,回到了故乡。
陶渊明种菜
作者: 王清铭  来源:杂文选刊(中旬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验值  五斗米  灰色收入  诗歌  农场  腐败  贫困县  陶渊明  公务员  文山会海 
描述:陶渊明好不容易弄个公务员,还是正处级干部,他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全文:陶渊明好不容易弄个公务员,还是正处级干部,他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陶渊明与杜甫的“置业”故事
作者: 倪方六  来源:八小时以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置业  五斗米  世外桃源  陶渊明  公务员  思考  故事  杜甫草堂  房子  误读 
描述:聊聊陶渊明、杜甫二人的“置业”故事。他们的“置业”行为,被大家误读了千年,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陶渊明是不肯同流合污,想超凡脱俗,才去“世外桃源”的?否,应该是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只好去山脚下住;二、杜甫草堂真是破草房子?否,应该是郊外豪宅。 先说陶渊明。 从他的生平上看,陶渊
全文:聊聊陶渊明、杜甫二人的“置业”故事。他们的“置业”行为,被大家误读了千年,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陶渊明是不肯同流合污,想超凡脱俗,才去“世外桃源”的?否,应该是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只好去山脚下住;二、杜甫草堂真是破草房子?否,应该是郊外豪宅。 先说陶渊明。 从他的生平上看,陶渊明的人生和仕途是相当失败的。他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但他觉得当“公务员”劳心又劳神,还不如回家种地晒太阳。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没有进取心,人生观消极。在萧统主编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文字:“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赋《归去来》。”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有起码的文明和礼貌,本来就应穿戴整齐去见上司嘛,还用人家提醒?可见他平时太随便了。别人好心提醒,他还觉得不好。从这事上可以看出,陶渊明性格上有较大的缺陷,心理上有较明显的障碍。离开,是这种性格的人的最佳选择——陶渊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大凡文人都死要面子活受罪,即便失败了也要找个漂亮的理由,陶渊明正是这样。他离开时还吹是不想同流合污,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至今被许多混不下去的男人挂在嘴上。
陶渊明的超级粉丝
作者: 曾秋华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白居易  五斗米  偶像  诗歌作品  文章  孟浩然  陶渊明  萧统  粉丝 
描述:读一篇介绍李白“粉丝”的文章,联想到自己喜欢的陶渊明,心想:李白还是陶渊明的粉丝呢! 很明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脉相承的。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字里行间
全文:读一篇介绍李白“粉丝”的文章,联想到自己喜欢的陶渊明,心想:李白还是陶渊明的粉丝呢! 很明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脉相承的。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字里行间洋溢着粉丝对偶像的仰慕之情。 说起来,陶渊明的粉丝还真不少,除李白外,还有很多“重量级”、“大腕级”的人物。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文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八首。萧统做粉丝做到如此敬业的地步,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追星”行为而有了别样的意义。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非常崇拜,他在诗中说:“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是不是等于说,虽然星空灿烂,但你是我的唯一。诗歌创作方面,孟浩然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对陶渊明的诗作多有传承。 杜甫也是陶渊明的粉丝。
陶渊明和杜甫的房子问题
作者: 倪方六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都  五斗米  东晋  中国历史  世外桃源  陶渊明  官场  杜甫草堂  房子  误读 
描述:房子问题关系到人们能否安居乐业,因而古往今来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名人置业的轶事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东晋的陶渊明,另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前者住到了"世外桃源",让后人羡慕嫉妒恨;后者在成都建了一处"草堂",成了买不起房的象征。其实,这是两个被我们"误读"了千年的史实。陶渊明为啥"
全文:房子问题关系到人们能否安居乐业,因而古往今来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名人置业的轶事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东晋的陶渊明,另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前者住到了"世外桃源",让后人羡慕嫉妒恨;后者在成都建了一处"草堂",成了买不起房的象征。其实,这是两个被我们"误读"了千年的史实。陶渊明为啥"不为五斗米折腰"竟还在官场混了13年?
陶渊明留下的遗产
作者: 陈百川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产  九江市  五斗米  桃花源记  江州祭酒  饮酒  陶渊明  彭泽县  田园诗人  十三年 
描述:国人不知陶渊明者大概极少,真知陶渊明者却也不多。知者,知其名声极大;不知者,他为何有这么大的名声。说起陶渊明其人其事,实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功,而尽是些琐碎的小事,诸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赋《归去来兮辞》、著《桃花源记》,喜饮酒、其诗酒味浓郁,爱菊花、或被尊为菊花之神……然而
全文:国人不知陶渊明者大概极少,真知陶渊明者却也不多。知者,知其名声极大;不知者,他为何有这么大的名声。说起陶渊明其人其事,实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功,而尽是些琐碎的小事,诸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赋《归去来兮辞》、著《桃花源记》,喜饮酒、其诗酒味浓郁,爱菊花、或被尊为菊花之神……然而也正是缘于这些琐事,陶渊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被称作六朝名士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被推作与屈原、杜甫并立的三大文学家,被看作中国隐士的典范。这是引人深思、予人启示的。质而言之,陶渊明留给后世的遗产,衡以中国古人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则不在其功,而在其德与其言。借用宋儒陆九渊的话,“人不可依草附木”,有了依附,其人格价值便不会出色;即便依附于事功,也是如此。若陶渊明者,其纯粹的精神与人格,较之掺杂了时代、地位、机缘、遭遇等等的事功,更加使人向往,令人崇拜。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后世称靖节先生,365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历任东晋朝代县处级的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上页 1 2 3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