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1)
按年份分组
1981(1)
按来源分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拟古》诗论略
作者: 吴云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庚申  政治形势  封建社会  刘裕  陶渊明  政治思想  论略  王朝政治  政治态度  元熙 
描述:(一) 《拟古》诗共九首,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此时心情低沉,感慨极多,因此作者对东晋灭亡的感叹和由此而引起的感伤,便成了《拟古》诗的主要内容。尤以第九首表现得最为明显。诗中的“种树长江边,三年当复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四句,黄文焕曾作过评论:“刘裕以戊午年十二月弑晋主于东堂,立琅琊德文,是
全文:(一) 《拟古》诗共九首,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此时心情低沉,感慨极多,因此作者对东晋灭亡的感叹和由此而引起的感伤,便成了《拟古》诗的主要内容。尤以第九首表现得最为明显。诗中的“种树长江边,三年当复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四句,黄文焕曾作过评论:“刘裕以戊午年十二月弑晋主于东堂,立琅琊德文,是为恭帝。己未为恭帝元熙元年,庚申二年而裕逼禅矣。帝之年号,虽止二年,而初立则在戊午,是已三年也。”上面一段话可看作陶诗中“三年当复采”、“忽值山河改”的有力注释;它告诉我们《拟古》诗写于晋亡之后,写的是诗人因晋亡而表示的感慨。清人陈沆也说这首诗是作者“慨晋室之所以亡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