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15(2)
按来源分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留恋等个体情感上的挣扎;陶渊明处在庄子与屈原之间,他在诗文中对于生死的描述,蕴含了十分深远的哲学思辨,但是又保留了真实生命的个体情感,他的死亡美学体现了一种更加成熟的死亡态度。中国古典对于死亡的探讨、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留恋等个体情感上的挣扎;陶渊明处在庄子与屈原之间,他在诗文中对于生死的描述,蕴含了十分深远的哲学思辨,但是又保留了真实生命的个体情感,他的死亡美学体现了一种更加成熟的死亡态度。中国古典对于死亡的探讨、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