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经典化过程的三阶段
作者: 郭世轩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文章  陶渊明  经典化 
描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生前在文学界几乎是默默无闻的,主要以隐士著称。他作为诗人的名声在去世很久之后才得以确立,而作为著名诗人乃至伟大诗人的美名是在宋朝确立的。可以说,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在经典化过程中,他的深刻内涵是逐步被发掘与认同的。道德、文章与境界分别成为陶渊明接受过程三阶段的关键词。
全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生前在文学界几乎是默默无闻的,主要以隐士著称。他作为诗人的名声在去世很久之后才得以确立,而作为著名诗人乃至伟大诗人的美名是在宋朝确立的。可以说,陶渊明的经典化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在经典化过程中,他的深刻内涵是逐步被发掘与认同的。道德、文章与境界分别成为陶渊明接受过程三阶段的关键词。
“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歌经典化中的“苏轼效应”
作者: 周晓琳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苏轼效应  陶渊明  经典化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
全文: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陶渊明形象的独特标志而演示着一种潇洒、自由的生活状态,继而表征一种独立、高洁的人格范式,得到后世文人的普遍认可与积极效仿.
萧统——陶渊明经典的“第一读者”
作者: 边利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萧统  文学史  经典化  第一读者 
描述:萧统作为陶渊明的“第一读者”,以选文的方式确认了陶渊明作品“文”的属性,并通过选文的价值判断行为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经典地位;萧统撰写的《陶渊明集序》与《陶渊明传》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对陶渊明进行了较为全面、准确的阐释。
全文:萧统作为陶渊明的“第一读者”,以选文的方式确认了陶渊明作品“文”的属性,并通过选文的价值判断行为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经典地位;萧统撰写的《陶渊明集序》与《陶渊明传》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对陶渊明进行了较为全面、准确的阐释。
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新探索——《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读札
作者: 邓新华 刘传清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媒体文化  陶诗  文化传播  陶渊明诗歌  陶彭泽  诗歌意象  隐逸诗  山水田园诗  经典问题  经典化 
描述:文学经典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学术界讨论热烈的一个重要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学经典理论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文学经典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事实上,那些早已被传统认可的经典,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面前,都会遇到挑战。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学顷刻被打倒;
全文:文学经典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学术界讨论热烈的一个重要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学经典理论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文学经典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事实上,那些早已被传统认可的经典,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面前,都会遇到挑战。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学顷刻被打倒;"文革"期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经典都被当成"毒草"而遭到横扫。而在当下,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完全占据了文化传播的中心,文学
谁是陶渊明,谁的陶渊明?:陶渊明之谜与陶渊明经典之变迁
作者: 卞东波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日本学者  刘裕  陶渊明  萧统  隐士  江州刺史  文学史  经典化  苏轼 
描述:一一千多年以来,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围绕着陶渊明充满了谜团,越发理不清他的面目。本以为陶渊明是个简单的隐士,但发现从陶渊明的名字,到他的享年,到他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再到他的生平,都有许多让人进一步思考的谜点。首先,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名字,他的名字在文献上就有多种
全文:一一千多年以来,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围绕着陶渊明充满了谜团,越发理不清他的面目。本以为陶渊明是个简单的隐士,但发现从陶渊明的名字,到他的享年,到他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再到他的生平,都有许多让人进一步思考的谜点。首先,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名字,他的名字在文献上就有多种不同
苏轼之“发明”与陶渊明的经典化
作者: 边利丰  来源: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游斜川  陶诗  《饮酒》  陶彭泽  学史  文化秩序  本质主义  经典化  东坡 
描述: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历史性
全文:文学经典是文学研究当中一个极富争议的核心问题:文学史本身就是各种文学经典的呈现史、排列史,文学理论的建构也总是围绕文学经典展开的。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学经典往往又表征着一个时期国家、民族的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因而对文学经典发言权、阐释权的争夺总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学本身的个性化、历史性特征,文学经典、经典化问题的表现形态往往极其复杂,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单纯从理论上研究、探讨其构成规律往往很难接近真实面貌——理论固然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