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作者: 王河 赖功欧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柴桑  陶学  学术讨论会  陶渊明故里  风格成因  庐山  陶渊明研究  观点综述  宜丰  陶侃 
描述:为纪念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江西省文化厅以及九江市、县有关单位于198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大会,他们提交了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本文就大会讨论以及各自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全文:为纪念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江西省文化厅以及九江市、县有关单位于198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大会,他们提交了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本文就大会讨论以及各自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面对死亡的旷达与诙谐——陶渊明与他的《拟挽歌辞》
作者: 虞云国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挽歌  诙谐  人物  东晋  陶渊明  六朝  沈德潜  歌辞  祖父  陶侃 
描述:拟挽歌辞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魄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拊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一)在昔无酒饮,但恨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列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
全文:拟挽歌辞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魄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拊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一)在昔无酒饮,但恨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列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全文: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全文: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关于中国古诗中“柳树”形象的演变和陶渊明号为“五柳先生”的来由
作者: 矢嵨美都子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柳先生”  《归去来兮辞》  柳树  《晋书》  陶渊明  中国古诗  《五柳先生传》  武昌  《诗经》  陶侃 
描述:关于中国古诗中“柳树”形象的演变和陶渊明号为“五柳先生”的来由
全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