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不在了怡然自得的生活还在
作者: 刘欢  来源:云南信息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林海云霄·悠然树别墅效果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用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活画卷:辞官归田,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头,不经意间见到南山,那种自然、平和、超脱的境界真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步入工业社会,现代文明的先进技术,让人们的物
全文:林海云霄·悠然树别墅效果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用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活画卷:辞官归田,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头,不经意间见到南山,那种自然、平和、超脱的境界真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步入工业社会,现代文明的先进技术,让人们的物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
作者: 依安  来源:西部晨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作者:蒋勋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3000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
全文:作者:蒋勋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3000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
陶渊明的民族属性
作者: 范子烨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范子烨伟大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是哪个民族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陈寅恪在1944年发表的著名论文《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始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后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页~92页)谈起,因为这个
全文:■文/范子烨伟大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是哪个民族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陈寅恪在1944年发表的著名论文《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始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后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页~92页)谈起,因为这个
陶渊明的红颜知己
作者: 包光潜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引言: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因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样占有山水以为生活点缀
全文:引言: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因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样占有山水以为生活点缀
拜谒陶渊明祠墓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引言: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因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样占有山水以为生活点缀
全文:引言: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因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样占有山水以为生活点缀
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附照片)陶渊明被我们忽略了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鲁枢元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鲁枢元1600年前去世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今天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当代中国诗人的心目中死去:他们翻越一道道异国语言的障碍“皈依”到大洋彼岸的诗人
全文:鲁枢元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鲁枢元1600年前去世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今天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当代中国诗人的心目中死去:他们翻越一道道异国语言的障碍“皈依”到大洋彼岸的诗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