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挽歌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二‍‍‍‍在
全文: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其二‍‍‍‍在
拟挽歌辞三首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
全文:‍‍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
归园田居 其二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草莽。‍
全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草莽。‍
停云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
全文:‍‍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
桃花源诗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
全文: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形影神三首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
全文:暂乖,止日终不别。此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
自祭文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
全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
《挽歌》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
全文: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生与死,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陶在
《拟挽歌辞三首》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全文: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陶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  ‍‍‍‍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
《自祭文》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
全文: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