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桃源思想”
作者: 陈舒扬  来源:学生周报(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365年~427年), “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即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因“亲老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于是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以后几度出仕,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最后一次是晋安帝义熙元
全文: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以后几度出仕,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最后一次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作者: 周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风  陶渊明  人格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
全文: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之间
作者: 史飞翔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人生道路  太元  晋安帝  州里  刘裕  学官  人生旅途  入仕  晋孝武帝 
描述: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沉
全文: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 杨文华  来源: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法实现  田园生活  劳动人民  园田居  田园风光  清新自然  陶渊明  正统思想  农村生活  田园诗人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胸怀"大济苍生"的抱负,做过几次小官。但他同时也受到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熏陶,以及当时的隐居的风气的影响,所以也产生了喜爱自然,羡慕隐居的思想。当时那种黑暗、腐败、污浊的现实社会,不仅使他的抱负无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胸怀"大济苍生"的抱负,做过几次小官。但他同时也受到老子和庄子思想的熏陶,以及当时的隐居
陶渊明
作者: 皮千得 李华敏  来源:散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兴趣  充满  都市生活  陶渊明  汉城  贪欲  挤出  公共汽车  表情 
描述:去年1月我写过这样的话: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人笑脸相待。可是,这一年来能让我笑脸相待的时候不多。我的笑容只要一碰到那些自命高傲的脸、充满贪欲的脸和可怕的脸便会凝住。虽然可以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但那一定是虚伪的表情。我正在成为一个没有表情的人,甚至好像连对人的兴趣也失去了。我说的话有时在别人听来也许是不错
全文:去年1月我写过这样的话: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人笑脸相待。可是,这一年来能让我笑脸相待的时候不多。我的笑容只要一碰到那些自命高傲的脸、充满贪欲的脸和可怕的脸便会凝住。虽然可以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但那一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作者: 刘莹 夏冬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生活中  更名  江州祭酒  字元  陶渊明  糯米  彭泽县  传说  官职 
描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陶渊明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传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
全文: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陶渊明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传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作者: 袁行霈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美学理想  陶渊明  绘画 
描述:笔者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
全文:笔者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之比较
作者: 杨菲 杨琴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诗  自然景物  山水诗派  陶渊明  田园诗  游赏  大地主  真我  永嘉  袁行霈 
描述:在中国繁盛的诗坛上,出现两位泰斗,一个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而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他为永嘉太守时,每次游赏山水,从者动辄数百,以致被误解为盗贼。正如《
全文:在中国繁盛的诗坛上,出现两位泰斗,一个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作者: 肖章洪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  读山海经  咏二疏  隐逸诗  济苍生  晋宋  大人先生传  论家  论辨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对此提出批评.
全文:”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
陶渊明思想新探
作者: 鲁永良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第观念  自然无为  中国文学史  道家思想  饮酒  陶渊明  哲学思想  重要原则  崇尚自然  农民 
描述: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以上均见《
全文: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6 17 1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