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符号化及其田园意象之滥觞
-
作者:
王文岭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州 田园意象 陶渊明
-
描述: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学者大抵认同陶渊明的声名由唐到宋而至极盛。然而就晋末至南北朝的江州而论,陶渊明生前并不寂寞,身后亦非萧瑟。萧梁时期,陶渊明已经被抽象为一个符号,在其人品被推崇的同时,他诗文中的田园意象对梁陈君臣的作品已产生影响,此为唐人接受作了准备。
-
全文: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学者大抵认同陶渊明的声名由唐到宋而至极盛。然而就晋末至南北朝的江州而论,陶渊明生前并不寂寞,身后亦非萧瑟。萧梁时期,陶渊明已经被抽象为一个符号,在其人品被推崇的同时,他诗文中的田园意象对梁陈君臣的作品已产生影响,此为唐人接受作了准备。
-
相异文化背景下的诗化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
作者:
杜明甫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尔华兹 陶渊明 差异
-
描述: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因此,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即使他在深情地呼唤“依恋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始情感时,也始终没有忘记
-
全文: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因此,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即使他在深情地呼唤“依恋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始情感时,也始终没有忘记和真正消除自我与自然的相对独立性。这便是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显著差别。
-
重返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化解读
-
作者:
洪涛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源 情结 描绘 百年 陶渊明 文化解读 作品
-
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描绘的桃花源曾激起后人无限的遐思,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世外桃源”的情结。
-
全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描绘的桃花源曾激起后人无限的遐思,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世外桃源”的情结。
-
尘几: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问题初探
-
作者:
田晓菲 来源:中国学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思想感情 陶渊明 文本 手抄本文化 读者 异文
-
描述:十一世纪初期,在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位阿拉伯贵族学者伊贲·哈赞(994—1069年)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鸽子的颈环》。在这部著作里,伊贲.哈赞探索了爱情的各个方面:它的起源,它的征象,恋爱中的人遭受的种种不幸。上面所引的诗句来自书中的一个章节。在这一章节里,伊贲.哈赞声称一个人可以仅仅通过
-
全文:十一世纪初期,在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位阿拉伯贵族学者伊贲·哈赞(994—1069年)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鸽子的颈环》。在这部著作里,伊贲.哈赞探索了爱情的各个方面:它的起源,它的征象,恋爱中的人遭受的种种不幸。上面所引的诗句来自书中的一个章节。在这一章节里,伊贲.哈赞声称一个人可以仅仅通过聆听他人的描述而堕入爱河,根本用不
-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隐"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完全投进自然的怀抱,涵咏俯仰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可以说他所实践的是真正的
-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隐"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完全投进自然的怀抱,涵咏俯仰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可以说他所实践的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
委任运化不喜不惧: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形影神
-
描述: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隐"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完全投进自然的怀抱,涵咏俯仰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可以说他所实践的是真正的
-
全文: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组诗赏析,可知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解决了诗人"仕与隐"的矛盾,使诗人不再"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更因为归隐后的诗人摆脱了功名利禄和生死俗网的羁绊。灵魂的自由、心境的旷达使诗人完全投进自然的怀抱,涵咏俯仰与大自然融成一片。他以哲人的智慧悟彻了宇宙和人生,可以说他所实践的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
委运任化 返朴归真——浅论陶渊明的艺术及人生观
-
作者:
胡勇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渊明 人生观 自然
-
描述: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
全文:陶渊明一生都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其解决方式是通过自然寻找真趣,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得生命的超越意义,在宁静平和的田园中追求一种真淳、质朴、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更加理想的、更加完美的人生,新的理想和新的现实和谐统一。
-
“聊且凭化往,终返班主庐”-陶渊明前期生活、事迹评述
-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诗人 事迹 陶渊明 诗歌创作 人格 《归去来兮辞并序》
-
描述:陶渊明的前期生活主要指陶渊明的少年,青年及壮年的前一阶段,陶渊明的前期生活又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陶渊明29岁之前,这一时期的生活主要是种田和读书,第二时期,陶渊明29-41岁,这一时期是陶渊明矛盾生活的开始,也是他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对于其思想的最终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时期他先后有过五次
-
全文:陶渊明的前期生活主要指陶渊明的少年,青年及壮年的前一阶段,陶渊明的前期生活又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陶渊明29岁之前,这一时期的生活主要是种田和读书,第二时期,陶渊明29-41岁,这一时期是陶渊明矛盾生活的开始,也是他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对于其思想的最终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时期他先后有过五次出仕。《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最重要的作品,即总结了其半生的生活,又提示了其归耕隐居的独特意义。对于了解聊渊明的人格和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
诗意的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化生存思想及其思想渊源
-
作者:
谭道崎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风度 诗意栖居 艺术化生存
-
描述: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
-
全文:,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艺术化、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发展脉络划分出老庄初创期、魏晋形成期、陶渊明成熟期三个阶段
-
内外相谐:为精神放牧而经营的绿色园田:解析陶渊明生存环境观的诗化道白
-
作者:
李鹏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放牧 内外相谐 生存环境观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
-
全文: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建筑在人与人和睦关系之上的社会伦理价值,从而为中国隐逸文化营造出一片精神放牧的绿色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