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乞食》诗新论
-
作者:
和谈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酬赠 自嘲 陶渊明 乞食
-
描述:以“乞食”为题写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极为罕见,陶渊明是第一个作《乞食》诗,也是唯一把“乞食”写得生动逼真的诗人.前人解读此诗时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结合《宋书》记载和诗歌内容,可证诗题之“乞食”并非写实.再对诗歌进行场景还原,可以推断此诗作于席间,乃席问酬赠诗.陶渊明以“乞食”为题作诗的原因有四:第
-
全文:写实.再对诗歌进行场景还原,可以推断此诗作于席间,乃席问酬赠诗.陶渊明以“乞食”为题作诗的原因有四:第一,陶渊明质性自然,率真旷达,并没有真正以“乞食”为意.第二,受东晋士人有意傲岸独立风气的影响.第三,陶渊明雅谑自嘲,以“乞食”作为“诉穷说苦”的诙谐表达方式.第四,借用佛教“托钵乞食”的词语.
-
魏晋南北朝菊文化与菊文学创作——兼论陶渊明的菊文化情怀
-
作者:
唐旭东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菊 南北朝 魏晋
-
描述:菊是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挚爱,众多文人留下了大量关于菊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多彩的菊文化观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是诗酒风流的时代性社会思潮在文学中的生动反映。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爱菊并在文学创作中真切表现菊文化情怀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就涉菊作品的数量和表现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而
-
全文:南北朝时期爱菊并在文学创作中真切表现菊文化情怀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就涉菊作品的数量和表现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而言,陶渊明的菊文学创作在魏晋南北朝士人中表现并非突出,但却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高高地树立起了他作为一个时代象征的菊隐士形象,菊花成为其人格的象征。
-
陶渊明的怀古意识与典范形塑
-
作者:
蔡瑜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贫士 典范 乐园 咏史 怀古
-
描述:在陶渊明诗文中的「怀古意识」具有两个明显的面向,一为「人格典范」,另一则是「乐园图象」。前者关乎个体存在的意义价值,後者则是群体共在的理想世界。其「怀古意识」不论是指向人格或是乐园,都具有典范形塑的意义,而对於典范的认同合一则是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来源,这些深刻的意涵透过陶集中与历史及神话相关的篇章共同
-
全文:论陶渊明贯穿历史与神话,揭举出具有抗争精神的典范。再次,说明陶渊明如何建构出隐者与贫士合一的典范,以安顿己身并重塑士人精神。接续则比较神话乐园与仙境乐园的差异,以彰显陶渊明如何紧密结合上古乐园与
-
“处”与“出”:陶渊明和谢灵运之比较
-
作者:
张淑焕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处” 陶渊明 “出”
-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论题中热点的话题,陶谢的比较也是古已有之的话题,一方面因为陶谢生活的时代接近,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都由晋入宋,且在刘宋历经武帝、少帝、文帝三朝而卒于永嘉年间的诗人;另一方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分别作为我国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的代表和奠基人,在
-
全文:的影响。正文共分四章:第1章先说明了在陶谢的比较研究中引入“出”、“处”这一文学主题的原因,并对陶谢之前一段时期“出”、“处”这一文学主题在士人群体中的演进情况做了梳理,接着对陶渊明“处”之一端的生存状态
-
从俗士之心到圣人之境——玄学背景下的陶渊明
-
作者:
于雪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人之境 陶渊明 玄言诗 玄学 俗士之心
-
描述:东晋一朝,玄学盛行,玄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陶渊明作为东晋的一位文学家,不免受到玄学的影响,但他不同于一般的玄学之士,他达到了玄学之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了玄学的真正实践者。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
-
全文:是指人生的理想人格。圣人之境就是人的内在精神修养和外在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而且有这种境界的人格,就是人生的理想人格。本文的“圣人”是东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圣人之境”就是东晋理想人格达到
-
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
作者:
吕海青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 陶渊明 屈原 元散曲
-
描述:元散曲中有一大批作品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屈原与陶渊明。在这些作品中,元散曲家观点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抑屈崇陶的思想倾向:对屈原忧念苍生、关心国事、为理想殉身的做法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陶渊明的辞官不仕、安闲自适的隐居生活极尽赞美之词。这与历史上对屈原、陶渊明的传统
-
全文:我们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元曲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元散曲的文化蕴涵。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主张积极用世,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但在不遇明主或“道
-
诗意的生存与陶渊明
-
作者:
罗宜家 刘润芳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德国浪漫派 陶渊明 诗意
-
描述:诗意的生存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论者多是就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立论申说,而笔者则将其视为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点,纵向地追溯其源流,横向地探寻其同道,说明诗意的生存是中西诗哲的共同追求,并不属于某一个人。在德国,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派的理想,它由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奠立,后经荷尔德林,特别是海德
-
全文:,诗意的生存是儒道两家的共同理想,为历代士人所追求,其中的陶渊明不仅有其"思",而且有其"行",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自我的诗意生存,这一点是颇有理论建树的德国诗哲所未能企及的。
-
魏晋玄风与陶渊明哲理诗
-
作者:
夏瑞霞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玄风 陶渊明 玄言诗 哲理诗
-
描述:玄风自正始何晏、王弼发展起来,经过西晋郭象、裴頠的变形,走向名教与自然一体,最终在东晋玄释合流中宣告理论建构完成。从正始到东晋,玄学思潮持续了两百多年,深深地影响了文人们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至心境气质。陶渊明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家世、交游、自身言行到内在思想无不带有玄学印记。在“心与道冥
-
全文:不仅影响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风貌,还导致诗歌风气向玄言说理转变。尽管学界多认为玄言诗缺乏形象与情采,诗味不足,但正是在此类诗歌的启发下,才诞生了陶渊明哲理诗这样的佳作。从艺术手法上看,陶渊明的哲理诗诗风平淡
-
南北朝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
作者:
李娜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史 陶渊明 接受美学 南北朝
-
描述:陶渊明接受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镇。纵观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接受特点,历史上曾出现唐—宋—清三个高潮,80年代后,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运用,给陶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陶诗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和评定。然而,作为陶渊明接受开端的南北朝时期,受到的关注
-
全文:《文选》以及陈代的徐陵、张正见、江总等士人的拟陶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各自对陶渊明接受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归纳梁陈时代对陶渊明接受的规律。第四章,以北朝阳休之《陶集序录》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提出的陶诗
-
追寻与坚守--陶渊明的人格世界略论
-
作者:
刘少丹 来源:内蒙古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委运乘化 玄学人格 陶渊明 儒家人格 人格
-
描述:人格问题涉及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与主观性。本文所说的人格,是指整体性地呈现于文学家作品与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地审视,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对于文学家人格的探讨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家的作品、创作、理想
-
全文:人生活道路的士人们,经过实践的追寻,在出与入、狂与慎、躁与静乃至生与死等方面的种种冲突与焦虑,形成了各种鲜明的人格以及属于每个人的选择,而最终在陶渊明这里实现了所追求的理想人生,陶渊明的生活实践不仅仅可以看做是玄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