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越南诗人阮劝对陶渊明的接受之研究
作者: 谭氏兴  来源: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晋末年  陶渊明  越南  阮劝  十九世纪末  接受 
描述: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末年非常有名的詩人,他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以及「田園詩派宗師」。越南十九世紀末也有一位詩人被越南學者稱為「越南田園詩人」,他名稱為阮勸(Nguyễn Khuyến)。越南國家屬於漢文化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十九世紀之前,越南人常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因此,越南文化和思想深受中國
全文:內容明顯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筆者將通過書寫這篇論文想探討阮勸如何對陶淵明的思想、詩內容以及詩風格的的接受。本論文共六章: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阮勸對陶淵明接受之
浅析陶渊明的自然情怀及启示
作者: 王彤宇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诗人  情语  情怀  陶渊明  田园诗  《人间词话》  自然  王国维 
描述: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①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在陶渊明的诗作中,也多是接着自然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最著名的应当是他的《桃花源记》了。文中写的“中无杂
全文:的仙境,那么他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所虚构的这个理想社会也是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仙境的向往,这就是景语。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鸟飞累了,要回去;在官场
海外陶渊明研究的新视角:以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为中心
作者: 朱雪花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  一海知义  陶渊明  虚构  手抄本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离真实的陶渊明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笔者对陶渊明留存的全部作品作了反复的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笔者拟以日本学者一海知义的陶渊明“情寓虚构”说为中心,结合冈村繁有关“世俗性”的陶渊明研究,以及田晓菲从“手抄本”研究视角得出的有关研究成果,力图寻找相对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陶渊明的个性里面既有清新脱俗的一面,也与过去时代大多数士子一样,他尚且不能够忘怀名利之求,对生死也一直念念不忘。“情寓虚构”一说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陶渊明形象中的的复杂之处,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其中的原由。本论文首先就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一书中的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进行了具体分析,重点分析了他的“虚构说”的合理之处。笔者认为,这一视角为我们认识真实的陶渊明提供了全新的解读途径。笔者还对一海知义有关研究中的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进行了适当的论析。为了更好地寻找相对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还对日本学者冈村繁以及美国学者田晓菲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考察。相比之下,冈村繁和田晓菲虽然也通过新的途径在尽量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但他们的论点和论据均存在着某种不足,前者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塑造”了一个完全世俗的鄙陋的陶渊明形象。在对以上多位海外学者的有关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做了深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偶像式的陶渊明,实际是一种误读。事实上,陶渊明一直纠结于生前身后名,表面静穆,内心却十分纠结痛苦。陶渊明把自己复杂的情感隐藏于诗文之中,他传承创新了《楚辞》的虚构,善于“幻设”为文,而其孤傲的性格以及从小接受的儒家“三不朽”思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所有的痛苦、纠结。国外汉学家们能从多维度的视角切入,观点新颖,论证方法上多以文本为依托,注重考据,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完整地认识相对真实的陶渊明。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在论证过程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确实可以给我们的陶渊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2007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陈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生命意识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报刊  陶渊明研究  纪念馆 
描述: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教育(上)第一期4、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李振中//文学教育(下)第一期5、从“私人领域”的视角认
全文: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
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死亡与栖居之研究
作者: 邱丹丹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意栖居  比较诗学  海德格尔  向死存在 
描述:海德格尔是德意志浪漫哲学的集大成者,陶渊明是我国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他们都是浪漫精神的卓越代表表。本文试图从死亡与栖居这两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揭示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思想的异同,进而反观海德格尔存在论诗学的特点和陶渊明诗歌的特征。海德格尔一生致力于存在的追问,他关于死亡与诗意栖居的论述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都
全文:海德格尔是德意志浪漫哲学的集大成者,陶渊明是我国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他们都是浪漫精神的卓越代表表。本文试图从死亡与栖居这两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揭示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思想的异同,进而反观海德格尔存在论诗学的特点和陶渊明诗歌的特征。海德格尔一生致力于存在的追问,他关于死亡与诗意栖居的论述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都在用诗文和实践诠释人生的意义及他对死亡的看法。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绪论重点论述本文选题的必要性,首先阐明笔者选择海德格尔和陶渊明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其次概述本选题国内研究现状;最后阐述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第一章:概述海德格尔与陶渊明两人所处的社会思潮,分析总结两者所处社会思潮的不同及对各自人生及思想的影响。第二章:详细论述两者的死亡观,总结两者死亡观的异同,揭示两者死亡观对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第三章:详细论述诗意栖居与诗人之居,总结两者栖居观的异同,揭示两者栖居观对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结语部分揭示两者死亡观和栖居观的文化差异性和诗学独特性。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作者: 饶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平淡自然  陶渊明  雄浑悲慨  人生美学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苏轼等等诗人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寻到陶渊明的影子。 人们赞颂陶渊明的为人、喜爱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其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人们都从中体味到了美的存在。诚然,陶渊明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没有直接阐述关于美的言论,但这不妨碍人们从中体悟到了他的美学观念。本文则试图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希望能为全面阐述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尽绵薄之力。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这种混乱的社会政治环境、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对陶渊明的社会美学及人生美学的形成都有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主要体现《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重点分析其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以及这种社会理想的形成。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陶渊明的...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全文:楚国使者时所云:“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在他的《归去来兮》中有这样的句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也表现出了陶渊明喜欢的生活状态。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 马丽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情怀  元曲  陶渊明 
描述:本文主要立足于元曲中有关陶渊明的作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讨陶渊明形象的题材来源,并且结合元代诗歌的相关作品来审视元代文人眼中的陶渊明形象,进一步探究元代文人避世的深层历史原因及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分析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来探析作品内容题材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全文:1、通过分析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来探析作品内容题材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从正史部分来考究题材的来源,主要参考的史书是唐代房玄龄的《晋书.隐逸传》和梁朝沈约的《宋书
陶渊明人格、诗文风格与批评研究
作者: 高巍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描述:陶渊明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委运任化、安贫守志和重亲情友情三个方面。其委运自然是真正地期待回归自然,在躬耕南山时将生活与理想寄托于自然,享受着田园的自由和闲适。所以他在隐居南山时,找回了本我。同时,委运任化也是陶渊明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方式之下,他任真自得,纵浪大化,顺应自然,以归隐消解了隐与仕的矛盾。陶渊
全文:陶渊明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委运任化、安贫守志和重亲情友情三个方面。其委运自然是真正地期待回归自然,在躬耕南山时将生活与理想寄托于自然,享受着田园的自由和闲适。所以他在隐居南山时,找回了本我。同时,委运任化也是陶渊明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方式之下,他任真自得,纵浪大化,顺应自然,以归隐消解了隐与仕的矛盾。陶渊明安贫守志,不掩饰对田园的热爱,关键是“质性自然”,不愿意“违己交病”,所以归于田园而不顾及生活的贫困。他面对贫穷的坦然安逸,与对富贵的认识有关。他不愿意以富贵役形,安贫乐道,心胸旷达。并在诗歌里再现自己的躬耕生活,不在意现实的苦痛和艰辛。陶渊明心态宁静而平和,但他仍然深富情感,诗歌真率幽默的语言里透出的是骨肉亲情。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对兄弟姊妹一往情深。同时,他为人的真情也体现在朋友身上,在“念来存故人”的咏叹中,足见他对友情的珍视。这些体现了陶渊明人格的另一面。陶渊明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这与诗歌的题材、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人格及因之产生的闲适恬淡心境融入诗中,使诗歌透出一个“真”来。陶渊明的“真”还表现在酒上。但他并非以酒掩饰自我的内心世界,否则,他的自然率真得不到彰显。同时,陶渊明诗歌平淡中兼有豪放,自然清新与激昂慷慨并存。由于其豪放与亲切相融,故能使豪放来得不觉。
[0图]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全2册
作者: 苏轼  来源: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卷,宋苏轼着。爲苏轼晚年谪居海南时所作追和陶渊明诗之诗集。其实,苏东坡爱好陶渊明诗,不仅因爲喜好陶诗闲散飘逸的韵味,则是由于仰慕他的爲人,更是因爲苏轼本人与陶渊明有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有感而作。其云“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爲人,实有感焉。”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年),晋
全文:等职,晋安帝义熙元年(四〇五年)八月任彭泽县令,不出三月,不屑爲官,云:“我岂爲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印绶,作《归去来兮》,隐居浔阳,不再出仕。而苏轼的仕宦之路同样坎坷多磨。宋嘉祐二年(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