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淵明政治品節的見證——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箋證
作者: 鄧小軍  来源: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政治品節  顏延之  《陶徵士誄並序》  陶淵明 
描述: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是認識陶淵明的人描寫陶淵明的唯一今存文獻,具有珍貴 的歷史、思想和文學價值。顏延之是陶淵明的摯友,延之内心同情東晉、痛憤劉裕篡弑,因此能同情地瞭解陶淵明在晉宋之際的政治品節。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有晉徵士陶淵明”的稱 謂,表達了陶淵明認同晉朝、是晉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與劉
全文:。《陶徵士誄並 序》記述了陶淵明對劉宋政權政治無道的判斷,描寫出了陶淵明澹泊心、自由心徹底覺悟的形象,艱苦地從事躬耕和编織以維持生活的形象,以及密切關注現實政治,告誡朋友直言不諱的形象
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与扬弃
作者: 葛琳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扬弃  接受 
描述:辛弃疾在被迫闲退期间以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榜样,这与文化背景、时代气候相关,也与他们相似的经历有关.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从陶的闲适入手的,但因为他的性格、气质等因素和南宋的思想潮流使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
全文:的接受产生了扬弃,由最初的在山水田园的恬静中与陶隔世唱和转而追慕陶的豪放气概.区别于以往对陶静穆的接受,辛弃疾以英雄词人的立场树立了接受史上陶渊明豪放的新形象.
陶渊明的躬耕之路与相关诗歌创作考论
作者: 李锦旺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躬耕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描述:陶渊明少有壮志,也曾游宦多年。但是他对晋末官场的不适,前代隐者躬耕传统的感召,最终促使他解职归田,过上躬耕自足的生活。陶渊明的躬耕之路大体可分为耕仕徘徊期、安心躬耕期与老病困穷期三个阶段。在漫长的躬耕历程中,他认识了躬耕的意义,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但也饱尝了战乱、自然灾害与饥寒等方面的困扰。这些经
全文:的躬耕历程中,他认识了躬耕的意义,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但也饱尝了战乱、自然灾害与饥寒等方面的困扰。这些经历他都真实地反应于诗歌创作中,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作者: 张亚欣  来源:孙子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的猛志,天赐良机岂可等待!)提起陶渊明(1),恐怕人们便会在头脑中绘出
全文: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的猛志,天赐良机岂可等待!)提起陶渊明(1),恐怕人们便会在头脑中绘出一位田园信步、悠然采菊的隐者形象来。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陶渊明写菊并不多,只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他和菊也成了中国文
陶渊明创作的思想史意义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思想史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光芒四射,笼罩百代,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关于社会、人类的终极价值的思考,比如理想的社会模式、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生的目的、脱离了主流社会后人该如何生存以及生死问题等等,多数是在其最后的乡村苦难生活中完成的。事实证明,这些思考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史与
全文:,而是由生活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生活与理论、理论与生活水乳交融,难以切分。抽象的理论,往往通过个人的生活实践得到生动形象的阐释。
从陶渊明《闲情赋》探析赋体的审美特质
作者: 霍建波 吴晓梦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审美特质  陶渊明  赋体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
全文:》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风骨、诗意与人俗:陈洪绶、石涛与清代的陶渊明绘事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陈洪绶  石涛  陶渊明  绘事 
描述:清代陶渊明绘事较前代更为繁荣,数量和质量皆有超越前代处,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渊明绘画,陈洪绶、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作品可为代表。清代陶渊明绘画有三大创造:第一,人物肖像图与故事图相结合产生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卞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
全文: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卞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大了渊明诗意图,将陶诗境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以戴本孝和石涛等人为代表;第三,版画等工艺中出现陶渊明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世俗化和人间化倾向。
风骨、诗意与入俗:陈洪绶、石涛与清代的陶渊明绘事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陈洪绶  石涛  陶渊明  绘事 
描述:清代陶渊明绘事较前代更为繁荣,数量和质量皆有超越前代处,产生了足以冠称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陶渊明绘画,陈洪绶、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作品可为代表。清代陶渊明绘画有三大创造:第一,人物肖像图与故事图相结合产生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
全文:了优秀作品,以傲然的风骨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改观了传统的陶渊明画像,这以陈洪绶为代表;第二,发扬光大了渊明诗意图,将陶诗境界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创造,这以戴本孝和石涛等人为代表;第三,版画等工艺中出现陶渊明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世俗化和人间化倾向。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
作者: 许辉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蕴  平淡自然  田家语  陶渊明诗歌  语言风格  华兹华斯  韵味无穷  辞采  晋宋  审美世界 
描述: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而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歌颂,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伟大诗人。二者都对所在时代之前的语言传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追求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但通过感悟、分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二者在语言风格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蓄而蕴藉
全文:感悟、分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二者在语言风格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蓄而蕴藉,华兹华斯诗歌的语言风格直率而深广。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文学语言创造出来的一个审美世界,它由语言、形象和审美意蕴等三个层面组成。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家
“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歌经典化中的“苏轼效应”
作者: 周晓琳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苏轼效应  陶渊明  经典化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
全文:,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陶渊明形象的独特标志而演示着一种潇洒、自由的生活状态,继而表征一种独立、高洁的人格范式,得到后世文人的普遍认可与积极效仿.
上页 1 2 3 ... 25 26 27 ... 28 29 3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