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像陶渊明那样生活
作者: 何敏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田园  陶渊明  鸟语 
描述:编辑导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什么活得如此潇洒、悠闲自在?一位近两千年前的小吏为什么能彪炳千秋,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读读何敏同学的文章,也许你能找到我们该惬意生活的理由。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观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
全文:千般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烈日之光辉,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顺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从时间异文析论陶渊明〈游斜川〉诗
作者: 吴光滨  来源:实践博雅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秦山  陶渊明  湓水  曾城  斜川 
描述:陶淵明詩深受世人喜愛,但現存陶詩有許多傳抄之誤或經後人臆改處,不同版本出現不同文字,以致世人對陶詩的認知,總是蒙著一層迷霧。現存〈遊斜川〉詩也有異文,而且出現在極其重要的時間點上,使得這首詩產生說法迥異的現象。 本文以「陶淵明享年六十歲」的說法為基礎,從〈遊斜川〉詩的寫作邏輯、表現情感,以及描述景物
全文:附近。再依詩句的描述情景,認定斜川就是「湓水」(今之龍開河),詩中的曾城就是今日瑞昌的「秦山」。 最後又探索〈遊斜川〉詩所代表的文化意義。指出:陶淵明的斜川之遊,原本是遊春的自然行動,但由於時間異文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作者: 陈凯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思想内涵  桃花源  陶渊明的作品  田园风光  现实社会  客观环境  建安风骨  艺术风格的形成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
全文:的不如意、同下层人民的长期接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静自如,使陶渊明的诗文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和意与境会、妙合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隐居乡里后,过上了归园田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跌荡昭章,独起众类”:论陶渊明的散文
作者: 李殿玮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自然景物  劳动人民  《闲情赋》  陶渊明  散文创作  《五柳先生传》  统治阶级  散文发展史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各种文学史版本和专著对其诗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然而对其散文创作却很少论及,或者一提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有必要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陶渊明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给予应有的历史
全文:,内容大抵是记述日月天地、征战祭把、狩猎耕耘之类。表面看,好似表现的只是大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目的却是表现统治阶级的“功德业绩”。西周时期,散文出现说教,宗旨是总结历代的经验教训,为统治阶级把持和巩固政权服务。战国时期...
《贫穷问答歌》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比较研究
作者: 高香玲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上忆良  贫穷问答歌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 
描述:《贫穷问答歌》是奈良歌人山上忆良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以贫穷为主题,生动描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风月恋歌盛行的万叶时代,《贫穷问答歌》显示出了与其他和歌迥然不同的显著特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而《咏贫士》七首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晚期(426年)。诗中,作者描述了归隐后生活的窘困,并借此表达
全文:《贫穷问答歌》是奈良歌人山上忆良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以贫穷为主题,生动描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风月恋歌盛行的万叶时代,《贫穷问答歌》显示出了与其他和歌迥然不同的显著特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而《咏贫士》七首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晚期(426年)。诗中,作者描述了归隐后生活的窘困,并借此表达了自己以贫傲世、固穷守志、坚决维护贫者尊严的人生态度。同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固穷守志”这一新主题。在日本文学史上,以咏贫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多见。而在我国,咏贫却是我国东汉以来诗文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因此,《万叶集》研究者认为《贫穷问答歌》的咏贫主题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就中国古典文学与《贫穷问答歌》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土屋文明指出《贫穷问答歌》和束皙《贫家赋》在语言表达上有多处的相似,认为《贫穷问答歌》是“对汉文学的直接模仿”。而小岛宪之和辰巳正明则认为《贫穷问答歌》在问答形式的选择上与杨雄《逐贫赋》颇为相似。此外,菊池英夫、山口博等研究者则将目光投向敦煌出土的《王梵志诗集》,认为《贫穷问答歌》与《王梵志诗集》中《贫穷田舍汉》一诗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形式、表达上都极为相似,《贫穷田舍汉》才是《贫穷问答歌》的影响之源。而中西进、小岛宪之、西乡信纲、杉本行夫等通过二者在遣词用句、主题选择、人物设置等方面的相似研究认为,《贫穷问答歌》是在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影响下创作的。对此,大矢根次郎、吉川幸次郎、黑川洋一则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差异等方面出发,认为《陶渊明集》在当时的日本并不存在,并且二者虽然都属于咏贫类型诗作,但表达思想差异很大,从而否定了前述观点。本文中,笔者从比较文学角度出发,整体上考察作家的人生时代背景,并从作品的选词用字、人物设置、主题、艺术手法及行文结构、表达思想等各方面入手,对《贫穷问答歌》和《咏贫士》七首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贫穷问答歌》与《咏贫士》七首作为咏贫文学作品,确实在遣词用句、主题选择、人物设置上有其相似之处,但是这是两者在选择同一个咏贫主题的前提下的相似,是表面的相似。中国其他咏贫文学中也可以见到这些相似,因此并不能因此判断《咏贫士》七首是《贫穷问答歌》的影响来源。此外,《贫穷问答歌》采用独特的问答形式、表达直抒胸臆,临场感十足。这与《咏贫士》结构上采用组诗的巧妙衔接以及表达采用隐喻等手法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两作品的表达思想差距很大。一个是反应社会现实之作,一个更多的是自身情感的宣泄。因此,笔者认为,《贫穷问答歌》中虽然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痕迹,但是,其影响来源并不确定。可能是某一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可能是若干文学作品整体影响的结果。此外,《贫穷问答歌》结构形式独特,表达思想深刻,艺术手法采用山上忆良惯有的写实风格。所以,笔者认为《贫穷问答歌》并不是《咏贫士》的模仿之作。相反,《贫穷问答歌》有着与《咏贫士》七首不同的独特的文学与艺术魅力,是山上忆良在自己的深厚汉文学造诣基础上的独立创作。其一,从作者的人生时代背景来看,作者的社会身份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咏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贫穷问答歌》创作于山上忆良出任筑前守之时,国守之职在当时的日本主要是安抚百姓、劝课农桑,同时向上级提出建议。《贫穷问答歌》作于山上忆良离任返京之前,虽然是他对人民疾苦的亲身体验,却也是上达视听,巩固统治的改良建议。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作于其归隐后。此时,陶渊明已经认清了腐朽的政局,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因此他的诗作与社会现实无关。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目的是坚定自己在困窘生活状态下的归隐之心,表达固穷守志的人生态度。其二,在遣词用句上,《贫穷问答歌》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虽然有十几处相似,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相似并不偶然,在其他中国咏贫作品中,这种相似并不少见。既然两者选择同一主题,选用语言相似就在所难免,所以不能因此就判定山上忆良对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借鉴关系。其三,在人物设置上,《贫穷问答歌》的“问”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都设定了饥寒交迫的场景下的贫士形象。这点十分相似。然而,《贫穷问答歌》采用“问答”的形式,在“答”中,山上忆良塑造了生活更为凄惨的农夫形象,且其重点在后者,即农夫的描写上,贫士形象在此是为了更有层次的突出后者。因此,此处的贫士形象虽然相似,其设定目的却不相同。其四,在咏贫主题上,两者都一致的以贫苦生活为描述对象。咏贫主题在日本极为罕见。因此,山上忆良在咏贫主题的选择上,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可能性确实很大。然而,陶渊明的贫穷生活描述只是涉及《咏贫士》组诗中的少部分诗作,组诗整体是言志而不是咏贫,因此,《贫穷问答歌》主题选择来源于《咏贫士》七首的说法缺少依据。其五,《贫穷问答歌》与《咏贫士》七首表达的思想完全不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贫士虽然生活窘迫,却不是如魏晋诗人一样的哭穷,而是“安贫乐道”与“君子固穷”观念的形象化,为的是表现作者的个人人生观念。而《贫穷问答歌》对贫困生活的描述则是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代表的是对广大的贫苦百姓的同情。其六,在艺术手法上,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采用写实手法,通过对话的形式和直接的情景描绘文士与农民的生活状况。而《咏贫士》七首则多用隐喻,表达作者知音不存、壮志不展、隐居以守志的无奈。其次,在结构上,《贫穷问答歌》采用问答形式,一问一答附上反歌,层层递进。而《咏贫士》七首组诗形式,衔接灵巧,别具一格。综上所述,《贫穷问答歌》与陶渊明《咏贫士》七首虽然存在先行研究中学者指出的遣词用字、主题选择、人物设置上的相似,却不是对《咏贫士》七首简单的借鉴。这些相似只是表面的相似,是中国咏贫作品中常见的相似。不能由此片面的肯定《咏贫士》七首对《贫穷问答歌》的影响关系。在行文结构、艺术手法、表达思想上,《贫穷问答歌》有着与《咏贫士》七首迥然不同的鲜明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贫穷问答歌》是山上忆良基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之作,有着其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内涵,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之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