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农耕的生命情境与美学意涵
-
作者:
梁贻婷 来源:成功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耕 田园 陶渊明 农耕美学 生命情境 自然
-
描述:陶淵明不僅為隱者、詩人,亦兼有農人的身分。以「深情」回歸鄉里,將「隱逸」結合「農耕」,化虛擬想像為真切體驗,感受多元族群之間的往來交涉,構築出帶有人間情味的園田世界。「農耕行為」不僅得以看出陶淵明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視,也說明他對於這片鄉野風土的深切認同。因此,本文嘗試探究陶淵明務農行為對於農耕文明的承
-
全文:。 陶淵明回返自然、守拙田園,並且以心遠的生命距離棲居人境,散發簡樸真淳與悠然自適的情調。藉由荷鋤耕種,更可貼近自然,也能結合傳神寫意的筆法,自然體現萬物的風韻神采。省淨古樸之中,蘊含著無窮的深意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论陶渊明田园诗对中国诗境的开拓
-
作者:
刘启云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人生解脱 谢灵运 山水自然 山水诗派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诗 玄言诗 中国诗境
-
描述:在南朝晋、宋诗坛,出现过两位卓尔不群的大诗人,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一个则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尽管他们的创作题材不同,美学理想、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也迥异,但是他们在推进玄言诗从枯燥地敷陈庄玄名理,到理思哲辨向着诗人的审美对象、主体情感靠拢、渐浸直至浑然融洽的纵深演进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凡
-
全文:著名玄言诗人孙绰的(赠温桥诗)。前四句感慨'大朴的无形无象,不可名状,故钻之者鲜,能体悟其玄妙者更少,但若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老子》三十二章王强往),所以说:谁谓道辽,得之...
-
魏晋玄风与陶渊明哲理诗
-
作者:
夏瑞霞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玄风 陶渊明 玄言诗 哲理诗
-
描述:玄风自正始何晏、王弼发展起来,经过西晋郭象、裴頠的变形,走向名教与自然一体,最终在东晋玄释合流中宣告理论建构完成。从正始到东晋,玄学思潮持续了两百多年,深深地影响了文人们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至心境气质。陶渊明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家世、交游、自身言行到内在思想无不带有玄学印记。在“心与道冥
-
全文:玄风自正始何晏、王弼发展起来,经过西晋郭象、裴頠的变形,走向名教与自然一体,最终在东晋玄释合流中宣告理论建构完成。从正始到东晋,玄学思潮持续了两百多年,深深地影响了文人们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至心境气质。陶渊明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家世、交游、自身言行到内在思想无不带有玄学印记。在“心与道冥”、“独化”时代风尚的催化下,他从容地实现了“抚剑独行游”到“静念园林好”的人生过渡,修炼成为庄子笔下的“真人”。在这样一个哲学体系健全发达的时代,陶渊明的诗歌作品里充满了哲理元素,尤以哲学诗为主。其中的意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本体或者性分的思考,二是如何处理人世之忧虑烦恼,三是展示了一种最佳的形神合一的通灵状态。陶渊明对生命之“道”的执着探索,昭示了一种能够还原生命的力量,呈现了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这种诗性智慧历经千年,经久不灭,也给挣扎于各种矛盾中的现代人类提供了一条出路。玄论的兴起不仅影响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风貌,还导致诗歌风气向玄言说理转变。尽管学界多认为玄言诗缺乏形象与情采,诗味不足,但正是在此类诗歌的启发下,才诞生了陶渊明哲理诗这样的佳作。从艺术手法上看,陶渊明的哲理诗诗风平淡、多用老庄典故、言约旨远,与玄言诗一脉相承,但他能将生活与哲理打成一片,巧妙处理情、景、事、理的关系,言理而不入“理障”,议论而不落窠臼,着实难能可贵。
-
陶渊明“桃花源”故事诞生的文化阐释
-
作者:
孙晨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末日”论 道教 陶渊明 净土思想 “桃花源”故事 传说
-
描述: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
-
全文:陶渊明的传世佳作《桃花源记》(并诗),历来的旧本陶集,皆是记与诗并存的形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即“桃花源”,反映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一篇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文章。这篇文章产生于晋亡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社稷凋敝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儒”、“道”两家于两汉之后一直不断地融合,道家的地位逐渐抬升;此时的佛教也积极适应汉文化,甚至用道家经典去解释自身,从而获得了大量信徒认可;慧远的庐山僧团也于此时名声大噪,并将净土信仰进一步升华,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仍是主流,社会的极度黑暗使得许多神仙传说应运而生,与志怪小说一样,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记录了当时人的所见所想,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持续的战乱和朝代的更替使“末日”思想趁势而入,这与历史上许多黑暗时期一样: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慌,于是人们开始寄托于美好的来生或者是羽化成仙。这给了创世型宗教极好的温床。加上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固守一经”的僵化学风、士风和文风已经被打破,好奇尚博之风兴盛。这些时代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心灵和他的生活;诗人在出仕和归隐间几度挣扎,最终还是将自己放归到田园中去,“桃花源”故事也由此产生。
-
陶渊明思想研究
-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真
-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
-
全文: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嫌,也无不加拣择囫囵吞枣之陋,陶渊明根据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奉行“兼收并蓄”的原则,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依次为“从疏离现实到寄情理想”、“生命意识凸显与个体精神关怀”、“陶渊明与嵇康思想比较”。第一部分探究陶渊明反复仕隐的思想动因,提出“真”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概念的结合,并分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接着挖掘桃源社会中暗含着的不同流派的思想;第二部分阐释陶渊明矛盾重重的生命意识,揭示其伤感和虚无的原因,,展示陶渊明“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第三部分选取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典型的士人代表——陶渊明与嵇康,比较研究二人政治态度、现实选择和人生观方面的异同,以此管窥玄学发展的时代流变。 陶渊明以诗文传世,被逐渐定格为一位超凡脱俗的隐者形象。将陶渊明置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对他诗文的分析解读,把他还原为一位真实的思想者。尽管陶渊明思想中存在着许多抵牾之处,本文力求展现陶渊明完整而复杂的思想图景。
-
南宋陶渊明批评
-
作者:
张树峰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批评 人格精神 诗文价值 南宋
-
描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
-
全文: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文化思想背景,从各个角度研陶、评陶,一方面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认识,使得这种理论批评进一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确立了陶公人品和文品的经典地位。因此,南宋陶渊明批评在评陶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南、北宋在朝代上的延续性,学人习惯上将两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说,这样固然有利于对这一评陶史上的高潮阶段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二者在时代特色及评陶成果、特点上的不同。因此本文立足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出发,去探究和索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在这个时期被做出怎样的解读,同时努力去发掘这种阐释背后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与南宋的时代精神、诗学精神的共通之处。总起来说,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对南宋前陶渊明批评研究的状况进行简...
-
诗意的栖居者:梭罗与陶渊明的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林雪花 来源:广东商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梭罗 陶渊明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
描述: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的感召下,文学界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之关系的批评,旨在揭露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揭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虽然梭罗和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有着不同的
-
全文: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的感召下,文学界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之关系的批评,旨在揭露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揭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虽然梭罗和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但是他们的生态思想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本文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主要采用比较和分析的策略并借助传记批评和心理学批评,挖掘他们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蕴。本文认为梭罗和陶渊明在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以及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们的相通之处在于:充分欣赏自然的价值,高度尊重自然的法则,和平融洽地回归自然,物质简单而精神丰富的自然生活,坚持不懈地培养人性的自然。他们的相异之处是他们的生态思想的来源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归纳概括起来,他们是两个诗意的栖居者。本文不仅要探寻梭罗和陶渊明的生态思想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揭示他们的生态思想的意义,从而为构建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本文为梭罗和陶渊明的对比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希望有助于在生态危机时代进行东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深入交流。
-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比较研究
-
作者:
徐瑞祥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诗境
-
描述: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
-
全文: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人。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歌一派。他质性自然,由于厌倦东晋腐败喧嚣的官场而退居田园。并在坚持躬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人生之道的认识。他倾心歌颂田园生活,在回归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虽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彼此之间也无影响,但他们的田园诗歌却有着相通之处。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本文试从两位田园诗人的“回归田园之路”、“诗歌创作题材”和“诗歌创作语言”三方面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的相通之处,并试从两位诗人的“田园诗歌意境营造”、“独特的自然观”和“蕴含在田园诗中的精神追求”三个层面上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相异之处。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
-
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拟古》其九 鱼山 曹植 陶渊明 春蚕
-
描述: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
-
全文: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
-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辞 幽默 陶渊明 崇高 《止酒》 《江南》
-
描述: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
-
全文: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的诗体形式渊源于著名的汉代乐府诗《江南》古辞,融会儒道思想于一炉。其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