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生态文化对班级软文化建设的启示
-
作者:
崔志钰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生态文化 班级 世外桃源 陶渊明 文化建设 和谐相处 田园诗人
-
描述: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恬静和谐、民风纯朴、极富人情味的美好社会。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和谐相处,悠然自得,享受着宁静幸福之乐。班级软文化建设就是需要将这“世外桃源”变成“校内桃源”。
-
全文: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恬静和谐、民风纯朴、极富人情味的美好社会。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和谐相处,悠然自得,享受着宁静幸福之乐。班级软文化建设就是需要将这“世外桃源”变成“校内桃源”。
-
此心安处 躬耕田园—从“纯儒”思想看陶渊明的归隐
-
作者:
谢丽珍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适性 陶渊明 人生观 纯儒
-
描述:在儒释道开始合流的时代,陶渊明的"纯儒"思想显得曲高和寡,而在动乱时代的诗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从而陶渊明毅然地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归隐后的生活虽并不总是美好,他的心境有时也并不平静,然而,陶渊明终究是过上了适性的生活。归隐田园是他获得内心平静的无悔选择。
-
全文:在儒释道开始合流的时代,陶渊明的"纯儒"思想显得曲高和寡,而在动乱时代的诗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从而陶渊明毅然地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归隐后的生活虽并不总是美好,他的心境有时也并不平静,然而,陶渊明终究是过上了适性的生活。归隐田园是他获得内心平静的无悔选择。
-
徜徉于儒道间的哲人:论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潘梦秋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矛盾 统一 儒道影响
-
描述:陶渊明是诗人,同时也是哲人。纵观其一生,儒、道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儒家思想使他具有济世之心,道家思想使他向往归隐,两者在他眼中演化为仕与隐的矛盾。然而,他又可以将其融合在一起,调节内心冲突,坦然面对生活,形成一种洒脱质朴的人生哲学。
-
全文:陶渊明是诗人,同时也是哲人。纵观其一生,儒、道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儒家思想使他具有济世之心,道家思想使他向往归隐,两者在他眼中演化为仕与隐的矛盾。然而,他又可以将其融合在一起,调节内心冲突,坦然面对生活,形成一种洒脱质朴的人生哲学。
-
从陶渊明对酒的态度看其心路历程
-
作者:
黄立一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 心路历程 陶渊明 态度
-
描述: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
全文: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
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创作基础
-
作者:
卢洪昭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社会 阶级 陶渊明 乌托邦 坞堡 环境 武陵蛮 社会生活 作品
-
描述: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在他的杰作《桃花源记并诗》中,描绘了一幅环境幽美,风俗淳扑、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劳动、自由幸福的社会蓝图,创作了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这个世外桃源震撼过无数读者的心弦,启发和激励人们去探索美好的未来。这篇作品,不仅具有
-
全文: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在他的杰作《桃花源记并诗》中,描绘了一幅环境幽美,风俗淳扑、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劳动、自由幸福的社会蓝图,创作了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这个世外桃源震撼过无数读者的心弦,启发和激励人们去探索美好的未来。这篇作品,不仅具有
-
隐遁和隐逸:陶渊明归隐的两个阶段
-
作者:
石先进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道路 古代文人 江州祭酒 士大夫 陶渊明 寄情山水 中国古典文学 自然山水 生活模式 刘敬宣
-
描述:隐遁和隐逸:陶渊明归隐的两个阶段石先进归隐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但过去的正史野史只记“隐途传”“逸士传”,忽视了归隐有隐通和隐逸之分,似乎把问题简单化了。这既掩盖了事物的真相,又不利于研究的深入。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以从隐遁...
-
全文:隐遁和隐逸:陶渊明归隐的两个阶段石先进归隐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但过去的正史野史只记“隐途传”“逸士传”,忽视了归隐有隐通和隐逸之分,似乎把问题简单化了。这既掩盖了事物的真相,又不利于研究的深入。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以从隐遁...
-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浅析陶渊明生命哲学的两个层次
-
作者:
张钧 付振华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哲学 陶渊明 委运任化 皈依自然
-
描述: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是一种解脱痛苦、安抚生命的思想。首先 ,针对生的短促和死的必然 ,陶渊明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 ,进而提出了带有宿命色彩的“委运任化”的命题。其次 ,针对功名无成的生命困厄 ,陶渊明矛盾重重 ,转而选择了皈依自然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正是借此安身立命 ,并为后代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
全文: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是一种解脱痛苦、安抚生命的思想。首先 ,针对生的短促和死的必然 ,陶渊明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 ,进而提出了带有宿命色彩的“委运任化”的命题。其次 ,针对功名无成的生命困厄 ,陶渊明矛盾重重 ,转而选择了皈依自然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正是借此安身立命 ,并为后代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
陶渊明“东篱菊”考源
-
作者:
汪国权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篱菊 菊花 陶渊明 考证
-
描述:一、菊花仍在旧篱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庐山与菊花,早在东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采菊东篱,也作为我国菊花具有悠久历史根据之一而载入史册。正如李梦阳《菊花》诗所写:“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菊科植物广布全球,约1000属,25000—30000种;我国也有230余属,2300余种。
-
全文:一、菊花仍在旧篱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庐山与菊花,早在东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采菊东篱,也作为我国菊花具有悠久历史根据之一而载入史册。正如李梦阳《菊花》诗所写:“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菊科植物广布全球,约1000属,25000—30000种;我国也有230余属,2300余种。
-
归鸟意象与陶渊明的自然哲学观
-
作者:
李迎新 来源:理论观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陶渊明 人的自然化 归鸟意象
-
描述:陶渊明诗歌意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着他一生中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 ,构建了向往“人的自然化”的审美境界 ,从中体现其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同时 ,陶渊明也夹锐地指出 ,在异化的社会中 ,知识分子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家园
-
全文:陶渊明诗歌意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着他一生中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 ,构建了向往“人的自然化”的审美境界 ,从中体现其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同时 ,陶渊明也夹锐地指出 ,在异化的社会中 ,知识分子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