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由《桃花源记》看陶渊明的人生观
作者: 刁芹  来源: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社会  创作时间  陶渊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生观  《桃花源诗并记》  《桃花源诗》 
描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教材所选《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与《桃花源诗》珠联璧合,构想了一幅高尚美好的人类理想社会画卷。关于《桃花源记》的创作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因为只有在晚年思想高度成熟后才有可能提出这种理想。
全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教材所选《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与《桃花源诗》珠联璧合,构想了一幅高尚美好的人类理想社会画卷。关于《桃花源记》的创作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因为只有在晚年思想高度成熟后才有可能提出这种理想。
关于陶渊明《乞食》诗中乞食行为的考证
作者: 张文恒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借贷  寄寓  物质生活  乞食 
描述:对于陶渊明《乞食》诗中所记述的乞食行为,自古至今有不同的评说。有人肯定是纪实之作,有人认为这只是诗人的玩世不恭,或以为是有所寄托,不足为信。本人认为:乞食行为应该是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真实记录。本文从诗歌的创作年代、乞食方式、诗人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是否有寄托等几个方面对“乞食”行为的真实性展开论述。
全文:对于陶渊明《乞食》诗中所记述的乞食行为,自古至今有不同的评说。有人肯定是纪实之作,有人认为这只是诗人的玩世不恭,或以为是有所寄托,不足为信。本人认为:乞食行为应该是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真实记录。本文从诗歌的创作年代、乞食方式、诗人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是否有寄托等几个方面对“乞食”行为的真实性展开论述。
陶渊明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作者: 陈义烈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0图]故宫藏品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
作者: 故宫博物院  石涛  来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共十二开,纸本,设色,每开纵27厘米,横21.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册没有年款,但是,从画风及创作思想上分析,应该是石涛中晚年北上南归后所作。《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体现出作者浓郁的退隐思想。在此图册的创作上,石涛和他以往常用的取景构图,石壁险峰,奇峦怪石等有所不同
全文:《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共十二开,纸本,设色,每开纵27厘米,横21.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册没有年款,但是,从画风及创作思想上分析,应该是石涛中晚年北上南归后所作。《石涛陶渊明诗意
苏轼的陶渊明情结及其诗文创作
作者: 李显根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情结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诗经过六百年的流传,而被苏轼视为艺术绝诣而“尽和其诗”。苏轼向往陶渊明之隐,与其希望有用于世是相结合的。在陶醉岭南自然山水风物、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有用于世。在被贬谪蛮荒之地的时候,又常怀渊明的归隐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全文:的归隐之念,保持自己淡泊的襟怀。苏轼的晚年就这样以陶渊明自比、自励,在他的诗文中时时流露出“陶渊明情结”。
从诗歌看陶渊明的晚年生活
作者: 张素娟  来源:老人世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晚年生活  诗歌  建功立业  东晋  青年时代  陶渊明  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  政治腐败 
描述: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他幼年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朝廷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时年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全文: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他幼年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朝廷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时年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第一段]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陶渊明与束皙文学创作之比较
作者: 钟书林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关系  束皙  陶渊明 
描述:文章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陶渊明与束皙在创作主题、艺术风格、歌咏题材、创作模式、四言诗创作、悼亡作品、时人评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陶渊明、束皙与汲冢书、《穆天子传》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全文:文章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陶渊明与束皙在创作主题、艺术风格、歌咏题材、创作模式、四言诗创作、悼亡作品、时人评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陶渊明、束皙与汲冢书、《穆天子传》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苏轼诗歌创作中的陶渊明因素
作者: 刘畅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陶渊明因素  和陶诗  苏轼 
描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一位全才作家,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中华书局本《苏轼诗集》收苏诗五十卷,共计约二千七百五十八首。在苏轼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豪放满怀、气势恢宏的作品之外,同样包含了许多对陶渊明的羡慕、效仿及追和之作,而这些苏诗中的陶渊明因素,在不
全文:是如何向陶渊明靠拢并统一的。在苏轼的一生创作当中,作品中所包含的陶渊明因素最为明显的则是其晚年岭海时期所创作的“和陶诗”。因此,本文第四章单独讨论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原因、内容思想及艺术特色。而在
论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创作影响
作者: 潘贞清  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描述:辛弃疾的创作深受陶渊明影响,从他的大量词作中可以反映出来。文章试图从辛弃疾所处的时代、特殊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追求入手,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
全文:辛弃疾的创作深受陶渊明影响,从他的大量词作中可以反映出来。文章试图从辛弃疾所处的时代、特殊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追求入手,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
上页 1 2 3 4 5 6 ... 94 95 9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