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宋代咏菊与陶渊明
作者: 王慧刚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赌棋山庄词话  悠然见南山  病后访梅九绝  咏菊  《全宋词》  咏物词  隐逸诗  李昴英  陶令  蒋捷 
描述:宋代咏物中,对花卉的吟咏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在这些花卉里,菊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据相关数据统计,菊花意象(包括黄花)在《全宋词》中共出现了1156次,仅次于宋人最喜爱的梅(为3705次)[1]如果对这些咏菊加以仔细研读,会发现,它大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一位诗人的影响,
全文:宋代咏物中,对花卉的吟咏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在这些花卉里,菊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据相关数据统计,菊花意象(包括黄花)在《全宋词》中共出现了1156次,仅次于宋人最喜爱的梅(为3705次)[1]如果对这些咏菊加以仔细研读,会发现,它大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一位诗人的影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认知机制的解读
作者: 罗一丽 覃修桂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言学  《归园田居》(其一)  意象图式  意象 
描述: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意象图式以及隐喻,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考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旨在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首诗中所隐含的隐喻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全文: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意象图式以及隐喻,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考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旨在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首诗中所隐含的隐喻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归去来兮辞》  意而  儒家思想  无弦琴  音乐美  《琵琶行》  昭明太子  答庞参军  禅悦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无弦琴  伦理观  音乐美  固穷  陶渊明  音律  琴书  “无”  儒家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陶渊明:朱光潜诗学原点
作者: 梅向东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点  陶渊明  朱光潜  诗学 
描述: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陶渊明”作为其诗学的原点,既是其诗学历程的出发点,也是其诗学精神的归宿,赋予了朱光潜动人的生命诗学色彩。
全文:朱光潜诗学思想在其学术生涯早期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即已形成并臻于成熟。“陶渊明”作为其诗学的原点,既是其诗学历程的出发点,也是其诗学精神的归宿,赋予了朱光潜动人的生命诗学色彩。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和价值
作者: 杨涛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生观  价值观 
描述:陶渊明的人生和价值,对于人们树立人生和价值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抛开尘世的杂念,寻觅心中的那一片幽静的地方,心中有一片静谧的角落,干净,纯洁,一尘不染,且称之为世外桃源。那个地方属于陶渊明,属于他心境飘远的地带,属于他悠然自乐的菊花海。正是没有这样的人生和价值,某些人才会在物欲中迷失。
全文:陶渊明的人生和价值,对于人们树立人生和价值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抛开尘世的杂念,寻觅心中的那一片幽静的地方,心中有一片静谧的角落,干净,纯洁,一尘不染,且称之为世外桃源。那个地方属于陶渊明,属于他心境飘远的地带,属于他悠然自乐的菊花海。正是没有这样的人生和价值,某些人才会在物欲中迷失。
论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
作者: 刘贤伦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率真”之性  陶渊明  艺术创作 
描述:陶渊明在诗文中直白地写出自己物质生活的匮乏、洒脱不羁的人生及归隐田园的乐趣,充满了“率真”之性。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来自于他朴直、率真的人生、美学
全文:陶渊明在诗文中直白地写出自己物质生活的匮乏、洒脱不羁的人生及归隐田园的乐趣,充满了“率真”之性。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来自于他朴直、率真的人生、美学
辛弃疾田园与陶渊明田园诗之比较
作者: 王颖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比较  田园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同是描写田园的韵文,辛弃疾田园与陶渊明田园诗相比较,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均有其特色。形成辛弃疾田园独特风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诗词体类不同造成的差异,也有其个人的经历、情感等方面的原因。
全文:同是描写田园的韵文,辛弃疾田园与陶渊明田园诗相比较,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均有其特色。形成辛弃疾田园独特风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诗词体类不同造成的差异,也有其个人的经历、情感等方面的原因。
略论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
作者: 殷春华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弃疾  唐宋词  陶渊明意象  苏轼  陶渊明之风 
描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从开始引入到成熟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纵向角度对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考察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演进历程及其对词体意境所产生的拓宽与提升作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全文:情韵、寄身山林的隐逸情志和坚持真我的高洁人格。下文紧扣这三大主要思想内涵在中的展现状况来论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运用情况。 第二章概括分析陶渊明意象在唐五代中的萌芽状态,并从体自身
天·地·人——从文学创作角度比较陶渊明、苏轼、李白的思想特点
作者: 传红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思想  苏轼 
描述:陶渊明、苏轼、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耸入青云的巅峰代表。本文通过探究陶渊明的田园诗、苏轼的豪放和李白的歌行体所蕴含的思想特点,划分“天、地、人”三个层面对三位文泰斗的思想进行剖析比较,期以深入理解先贤的创作与思想的精髓,获得精神的启迪。
全文:陶渊明、苏轼、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耸入青云的巅峰代表。本文通过探究陶渊明的田园诗、苏轼的豪放和李白的歌行体所蕴含的思想特点,划分“天、地、人”三个层面对三位文泰斗的思想进行剖析比较,期以深入理解先贤的创作与思想的精髓,获得精神的启迪。
上页 1 2 3 ... 6 7 8 ... 112 113 11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