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扇上画赞〉笺证
-
作者:
王叔岷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赞〉笺证,系据宋李公焕《笺注》本?底本,其要点如次: 1.校释字句之异同。 2.补订前人校注之缺失。 3.增益本人之创见。 4.以陶公之诗文互证。
-
全文:本〈赞〉笺证,系据宋李公焕《笺注》本?底本,其要点如次: 1.校释字句之异同。 2.补订前人校注之缺失。 3.增益本人之创见。 4.以陶公之诗文互证。
-
泥土的颜色——漫谈陶渊明
-
作者:
李咏芳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也有的人,让生命从高处飘然而落,从此他自己即是一片空白,而功过种种,是非种种,任由世人评说;还有的人,
-
全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也有的人,让生命从高处飘然而落,从此他自己即是一片空白,而功过种种,是非种种,任由世人评说;还有的人,他们没有离去,他们走开了……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
-
作者:
肖光亮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中心地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陶渊明诗歌
-
描述:随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问题方面时,译者的主体性吸引了国内外大 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此基础上,根 据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以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建立的),译者扮演了 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译者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并
-
全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建立的),译者扮演了 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译者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并处于主导地位。基 于此理论,通过对比分析陶渊明诗歌的两个译本,本文主要来探讨译者 的中心主导地位
-
招魂:吟唱在现代之后的故土歌谣:对话鲁枢元及其《陶渊明的幽灵》
-
作者:
李小江 来源:跨文化对话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知道,跨越"东/西"于鲁枢元着实不易.西学不是老鲁的长项,西洋人于他非常陌生.他抱着学习的心态上路,凭着中原人的执着硬是跨越了生死界河,而且超越了文化阻隔,借幽灵以还魂.学界圈子里,老鲁是很土的. 鲁枢元的"土"在内里不在外表(他体征魁梧,衣着合时),从老家河南走到海南又折回苏州,无论是蓝色的海水
-
全文:的艰苦攀登中一路追梦,同时却固执地守望着那难以弃绝的故乡故土,从"文艺心理学"到"精神生态学",最终在"幽灵"游弋的空间落脚,把陶渊明的魂灵当作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德行堕落的当今中国,为一个民族招魂.
-
浅析陶诗的“无我”之境:读陶渊明田园诗有感
-
作者:
张林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说“无我”之境 陶诗 田园诗
-
描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则提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在此把陶公的名作《饮酒其五》纳入"无我之境"的范畴。本文通过对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理论分
-
全文:。’无我之境也。"在此把陶公的名作《饮酒其五》纳入"无我之境"的范畴。本文通过对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无我之境"的理论内涵,同时用"无我之境"来更深入的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
高丽中期苏东坡热与陶渊明文学的接受:以李仁老、陈华、李奎报为中心
-
作者:
李红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仁老 陈华 高丽中期 形象接受 苏东坡热潮 李奎报 陶渊明形象
-
描述:“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
-
全文: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创作诗歌传承自己的“苏东坡文化精神”。 “苏东坡热潮”是在学者们探索其与陶渊明形象的密切联系中形成
-
《陶渊明传论》:苦痛的现实感叹——对李长之陶渊明批评的研究及思考
-
作者:
麻治金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力” 《陶渊明传论》 政治选择 个体观念
-
描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是李长之文学批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李长之的人格理想和民族文化理想,而且在整体上可以看出李长之精神上和文化选择的变化。从李长之身上的这种变化看,虽然其使用的是极具个性的个体性话语,但在本质上与现代所谓的个体性并没有根本的联系。在这些个体性话语中所体现的是不同于政治道路的审美化
-
全文: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是李长之文学批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李长之的人格理想和民族文化理想,而且在整体上可以看出李长之精神上和文化选择的变化。从李长之身上的这种变化看,虽然其使用的是极具个性的个体性话语,但在本质上与现代所谓的个体性并没有根本的联系。在这些个体性话语中所体现的是不同于政治道路的审美化的民族文化建设道路。民国文人因政治活动而遭遇的精神压力或主动选择政治文化只是对实现民族文化不同道路的选择。所有的冲突都是在自晚清以来中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主题的表现。
-
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兼论"亭亭复一纪"之年代问题
-
作者:
邓小军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饮酒》 刘宋
-
描述: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江抵达江州需时22日,可知颜延之自京贬始安郡路过江州,是在宋永初三年八月八日左右;《饮酒》序"余闲居寡
-
全文:政治不合作,来自竹林七贤;象征政治不合作以及隐逸躬耕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则是来自陶渊明的新玄学实践境界.
-
[0图]四库全书精华 楚辞章句:扬子云集:蔡中郎集:孔北海集:曹子建集:陶渊明集:王子安集:骆丞集
-
作者:
李太白文集 张岱年·集部·二五 来源:古今大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四库全书精华 楚辞章句:扬子云集:蔡中郎集:孔北海集:曹子建集:陶渊明集:王子安集:骆丞集
-
高尚隐士,田园诗者,经典文人——接受美学视域内的陶渊明形象三重奏
-
作者:
张月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高尚隐士,田园诗者,经典文人——接受美学视域内的陶渊明形象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