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对园林文化的影响
作者: 颜亮  来源:园林科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园林  艺术景观  商周时期  意境  诗情画意  明清时代  唐宋时期  园林文化 
描述: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
全文: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从玄学角度看陶渊明的诗歌
作者: 邵舒悦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玄学 
描述: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把玄学的观念思想,融入诗歌创作和日常的生活举止中的玄学践行者。他之前的玄言诗人,都是在诗歌里谈玄论道,或者是在山水诗里加上玄言的感慨,没有人真正把玄言融化得如盐入水,像陶渊明这般浑融无迹。本文拟从玄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陶渊明诗歌受到玄学影响的痕迹,揭示陶渊明的"伟大与肃穆"(朱光潜语
全文: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把玄学的观念思想,融入诗歌创作和日常的生活举止中的玄学践行者。他之前的玄言诗人,都是在诗歌里谈玄论道,或者是在山水诗里加上玄言的感慨,没有人真正把玄言融化得如盐入水,像陶渊明这般浑融无迹。本文拟从玄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陶渊明诗歌受到玄学影响的痕迹,揭示陶渊明的"伟大与肃穆"(朱光潜语)。
玄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诗歌风格探源
作者: 李开明  来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论陶渊明对林逋的影响
作者: 葛伟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陶渊明  林逋 
描述: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
全文: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隐逸时生活情趣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林逋也吸收了陶渊明创作手法,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
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
作者: 徐宝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游斜川  哲学背景  陶渊明  传世影响  心理动因 
描述: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
全文: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做出回应;修斜川之事、仿斜川之游、写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渊明达成共鸣的同时,“斜川游”现象已经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
孟浩然与陶渊明
作者: 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耿介  隐居  任真自得  澹远  慷慨  求仕 
描述:本文意在说明陶渊明对孟浩然的影响。陶渊明是东晋的伟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唐代诗人,因而盛唐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和王维是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但后人学习陶渊明,并非无条件、无创造的机械摹仿。本文结合孟浩然本人的情况,从孟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作风和诗歌创作的内容、风
全文:本文意在说明陶渊明对孟浩然的影响。陶渊明是东晋的伟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唐代诗人,因而盛唐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和王维是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但后人学习陶渊明,并非无条件、无创造的机械摹仿。本文结合孟浩然本人的情况,从孟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作风和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来和陶渊明比较,进而说明不同时代的作家之间复杂的承传关系。
论陶渊明诗歌的四时景物描写
作者: 李开明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景物描写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中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描写的诗歌达38首,所写景物有天地、日月、山川、花草、鸟兽、虫鱼、风霜、雨雪、庄稼等十多类,具体景物几十种,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中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描写的诗歌达38首,所写景物有天地、日月、山川、花草、鸟兽、虫鱼、风霜、雨雪、庄稼等十多类,具体景物几十种,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从田园诗看陶渊明
作者: 黄禄军  来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田园生活  劳动人民  鲁迅  陶渊明  田园诗  朱光潜  官场  农村生活  静穆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给后世留下了120多首诗。田园诗是其中最富独创性的奇葩,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认识,历来评议不一。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和朱光潜先生之间就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论战。朱先生以陶渊明田园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诗句为据,认为:“陶潜浑身是静穆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给后世留下了120多首诗。田园诗是其中最富独创性的奇葩,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认识,历来评议不一。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和朱光潜先生之间就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论战。朱先生以陶渊明田园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诗句为据,认为:“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反驳:“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
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
作者: 胡大雷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诗  田园诗  钟嵘 
描述: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
全文: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谢灵运隐逸诗境界之比较
作者: 黄予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比较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成为中国古代隐逸诗歌的先驱人物。二人都在仕途受阻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并转向隐逸诗歌的创造之中。虽然人生经历相似,诗歌题材相类,二人但诗歌境界却大相迥异。本文借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两种提法,说明陶谢诗歌境界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境界不同的原因所在。
全文: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成为中国古代隐逸诗歌的先驱人物。二人都在仕途受阻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并转向隐逸诗歌的创造之中。虽然人生经历相似,诗歌题材相类,二人但诗歌境界却大相迥异。本文借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两种提法,说明陶谢诗歌境界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境界不同的原因所在。
上页 1 2 3 ... 74 75 76 ... 88 89 9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