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谈陶渊明的隐逸情怀:性本爱丘山
作者: 张旭东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脉络  诗歌  艺术  老庄思想  家园 
描述: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
全文: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和谐社会语境下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解读
作者: 拉毛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词  解读  和谐社会 
描述: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全方位和谐。浏览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历程,古代诗人陶渊明所赋田园诗具有自然、朴素和纯真的艺术魅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陶渊明田园诗朴素恬淡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观
全文: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全方位和谐。浏览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历程,古代诗人陶渊明所赋田园诗具有自然、朴素和纯真的艺术魅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陶渊明田园诗朴素恬淡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观精神三方面对陶渊明田园诗进行了解读。
陶渊明和梭罗回归自然的美学意蕴
作者: 朱高利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审美  自由  文明 
描述:陶渊明和梭罗两位思想家,虽然在国度、时代、文化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都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自然中形成了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共同的审美追求。他们过着“简单”生活,自由惬意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分别在诗歌和散文中体现出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都深深的吸引着今天处于消费时代中的人们。挖掘他们形
全文:陶渊明和梭罗两位思想家,虽然在国度、时代、文化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都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自然中形成了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共同的审美追求。他们过着“简单”生活,自由惬意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分别在诗歌和散文中体现出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都深深的吸引着今天处于消费时代中的人们。挖掘他们形成共同的审美追求的深层原因,对于今天处于迷茫中的人类,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两人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他们在国度、文化背景、哲学基础等方面的不同;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他们回归自然后的生活和创作,重点分析了他们在回归自然后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追求。这种相似性体现在回归心灵自由、对自然美的发现与赞美、领悟生命的真谛、抒写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四个方面。这种以自然、自由、和谐为主旋律的生活,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第三部分在一、二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共同审美追求的原因,向纵深开掘,阐述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在于三个方面的深层原因:自然美的独特存在、文明发展的偏颇、人类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通过以上的分析,旨在说明他们的人生追求,是文明发展所...
浅论阮籍、陶渊明玄学思想之异同
作者: 孙娟  来源:沧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玄学  阮籍 
描述:魏晋时期玄学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阮籍和陶渊明,一位处于玄学发展之始,一位处于玄学发展即将结束之时,但无论是二人的行为态度还是文学创作,所体现出来的玄学精神都有相通之处。他们都崇尚自然、崇尚任情而动,并且都深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但二人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位在承受不得不谈玄的痛苦,一位真正从玄学中得到
全文:魏晋时期玄学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阮籍和陶渊明,一位处于玄学发展之始,一位处于玄学发展即将结束之时,但无论是二人的行为态度还是文学创作,所体现出来的玄学精神都有相通之处。他们都崇尚自然、崇尚任情而动,并且都深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但二人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位在承受不得不谈玄的痛苦,一位真正从玄学中得到解脱。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见”字读法辨析
作者: 郭刚 杨青舟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文化内涵  陶渊明  意在言外  诗情画意  寄情山水  读法  “见”字 
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
全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
陶渊明对田园世界的审美发现
作者: 韩波 邓福舜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意象  陶渊明  隐逸  安贫乐道 
描述: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
全文: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陶渊明 吕晓滨注释  来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特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
全文:诗盛行,玄学的熏染又使他追求心灵的自适、人格的完整。仕舆隐的矛盾困扰了陶渊明十九年,最终他选择了在盛年辞官归隐,再未出仕,表现出固穷守节、正直不阿、淳朴率真的高洁品格。隐居期间,他笃有一些反映战乱给人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感怀与超越
作者: 邱以正  来源: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饮酒  陶渊明  感怀 
描述:〈飲酒〉二十首作為一組詠懷組詩,向來被視為陶淵明「有託而逃」的無奈告白。識者由「詠懷」或「感懷」內涵與「組詩」形式所開展的觀察視角,可聚焦為〈飲酒〉與詠懷傳統抒情詩的對話關係,而〈飲酒〉作為一個流傳不朽的文學作品,自應充滿歷久彌新的解釋潛力。本文以「詠懷傳統」作為〈飲酒〉的一個觀照切面,探討〈飲酒〉
全文:、高度人格尊嚴的維持、歸隱價值的肯認,甚至精神與心境的超越。進一步指出〈飲酒〉蘊含由「感懷」經「省思」乃至「超越」的一種「階段性」思考與心境轉變軌跡。「超越感懷」是陶淵明在感懷和省思的相互定義中,由仕隱價值及於生命意義而獲致精神自由與生命安頓的最終歸趨。
休闲于自我超越中拥有:论陶渊明对宋词的思想影响
作者: 张翠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词  休闲  自我超越 
描述: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
全文: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而又安贫守拙的人生历程深深吸引并感化着宋代的词人。宋代词人们在词作中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畅享贫苦平生。通过这些自我超越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懂得他们何以拥有了让世人无限向往的诗意的休闲生活,而且还可以获得休闲的真谛。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作者: 何阿珺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田  情怀  陶渊明  苏轼 
描述: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
全文: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