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文学作品的虚与实
作者: 周春宏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虚实相生  儒道互补  陶渊明 
描述:“虚实”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源于我国道家哲学的“有、无”“虚、实”理论,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哲学、美学和文学层面较为全面地考察和揭示陶渊明思想和文学作品中的虚实观,重点以传统诗学中的“虚实”理论来阐释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思想和虚实相生美学原则。 本文
全文:学作品中的虚实观,重点以传统诗学中的“虚实”理论来阐释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思想和虚实相生美学原则。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虚实文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演进过程,并对本文讨论之虚实理论范畴作一界定;第二部
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
作者: 阳芬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卢梭  回归自然  自然观  陶渊明 
描述: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他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所有诗人中,无论艺术和心灵,他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
全文: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对自然的定义。在西方思想中,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而在中国思想中,自然与人类是和谐统一的。第二部分将
[0图]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者: 艾杰  来源:长春:长春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研究  陶渊明(365  427) 
描述:本书在细致描述东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残酷斗争的大背景下,全面展示陶渊明的人生命运,通过对他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经历的翔实叙述以及其间心路历程的剖析,揭示出他归隐田园的必然性。从对他归隐后田园生活的全方位描绘,展现了陶渊明成为伟大诗人的奋斗历程。本书侧重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对陶渊明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的形成进
全文:描绘,展现了陶渊明成为伟大诗人的奋斗历程。本书侧重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对陶渊明诗歌创作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该书分15章,约25万字,是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写成的。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作者: 陈凯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思想内涵  桃花源  陶渊明的作品  田园风光  现实社会  客观环境  建安风骨  艺术风格的形成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
全文:,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由于和田夫野老结庐为邻,劳作为生,彼此建立了淳朴真诚的友谊:“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长期的田耕生活还使诗人与农家
存在主义视镜中陶渊明的人与文
作者: 李永建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先行到死    陶渊明  存在主义  诗意栖居 
描述:陶渊明对生命个体生存处境的关注、对死亡意识的醒悟和对诗意人生的追求、构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久在樊笼里",以"羁鸟"、"池鱼"等来自比,是对人生之"烦"的形象表达;死前自挽自祭的奇行,纵浪大化、不忧不惧的妙境,则是"先行到死"的亲身践履;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抚琴饮酒的自由洒脱
全文:祭的奇行,纵浪大化、不忧不惧的妙境,则是"先行到死"的亲身践履;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抚琴饮酒的自由洒脱,是对"诗意地栖居"人生状态的实感亲历;奇文赏、临泉赋诗的风流浪漫,构成了陶渊明通由语言而走进并建构符码世界、诗意之家的真实写照。
陶渊明诗注補遗
作者: 彭鐸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焯  陶渊明诗  黄文焕  吴仁杰  焦竑  绿君亭  汤汉  渊明  注本  刘攽 
描述:陶渊明诗旧有宋汤汉、元李公焕、明何孟春诸家箋注,阐发已多。清陶澍注后出,总揽众长;又取焦竑、汲古阁、绿君亭、何焯各本,校其字句異同,号称完善。继此有作,大抵不能出其范围。然陶注亦有余义未尽者。间因温习,輒撰次臆見,为之补遺。昔吴仁杰订刘攽之书,不欲显斥前辈之失,名曰“补遗”,实为纠谬,兹篇所記,则但
全文:温习,輒撰次臆見,为之补遺。昔吴仁杰订刘攽之书,不欲显斥前辈之失,名曰“补遗”,实为纠谬,兹篇所記,则但补苴罅漏而已。湯汉、黄文焕、吴瞻泰、蒋薰等惟注诗,今师其例。計120条,依人民出版就近出王瑤先生注本次第排列,取便查检。幸专家学者指教批評。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归去来兮辞》  意而  儒家思想  无弦琴  音乐美  《琵琶行》  昭明太子  答庞参军  禅悦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但识琴中曲,何劳弦上声”-从陶渊明蓄无弦琴看陶渊明的美学观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无弦琴  伦理观  音乐美  固穷  陶渊明  音律  琴书  “无”  儒家 
描述:陶渊明是否解音律梁昭明太子肖统写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这段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好象陶渊明不解音律,不善弹奏,仅会“一抚一拍”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全文:”以寄其意而已。果真是这样吗?并不如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寻找答案。《答庞参军》:“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爱得我娱。岂无他人,乐是幽居。”《诸人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陶渊明劳动观探源
作者: 张建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世族  《归去来兮辞》  佛教  老庄玄学  《文心雕龙》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东晋玄言诗  文学史  劳动观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以冲淡自然的诗风,一扫东晋玄言诗的滋蔓,并开田园山水诗派的先河。虽然在一段时期内不被人重视(刘勰《文心雕龙》中对他只字未提;钟嵘也仅将他的诗列为中品),但从唐代以后,陶诗便成了人们喜爱和研究的对象。近数十年来,学术界研陶之风更盛。褒者谓其高风亮节,迥出时辈;贬者谓其
全文:,陶诗便成了人们喜爱和研究的对象。近数十年来,学术界研陶之风更盛。褒者谓其高风亮节,迥出时辈;贬者谓其自抬身价、消极颓废。但无论褒贬,对他“自食其力,耕大同”的劳动思想是一致认同的。遗憾的是,这种思想的根源却无人溯流问源,以致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页空白。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略做以下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伤老悲志中的省思——陶渊明《杂诗》前八首析论
作者: 齐益寿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恋昔情结  伤老  陶渊明  杂诗  悲志 
描述:陶渊明《杂诗》有十二首,前八首是内容复杂、充满矛盾的一组诗:既伤老之已至,又悲志之不遂;而在伤老与悲志的情怀中,又荡漾着强烈的恋昔情结。就在伤老与悲志的熬炼下,对于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存的意义,陶渊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自觉
全文:了不同于以往的省思。他发现人生竟是一场无根之旅:起于“无根”,终于死亡!如此,生存的意义又在那里?自觉迟暮已甚的陶渊明,这时最大的愿望竟然是:“我愿不知老。亲戚一处,子孙还相保。”当年超越四海的壮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