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五)
作者: 蔡厚淳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
[0图]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一)
作者: 蔡厚淳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
[0图]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三)
作者: 蔡厚淳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
[0图]陶渊明与《归去来兮辞》(六)
作者: 蔡厚淳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
作者: 龚爱华 任芳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美学欣赏  林语堂的翻译观 
描述: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
全文:、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他所译的陶渊明名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来解读其英译《归去来兮辞》,认为该译作是译者与原作者情感互通的产物,具有准确传神美、句式变化美及音韵节奏美等特点。
与世有争的陶渊明
作者: 魏建宽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征召  著作郎  田园  刘裕  鲁迅  陶渊明  颜延之  隐士  江州刺史  彭泽县 
描述: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全文: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与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探析
作者: 徐红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思想  《归去来兮辞》  田园  陶渊明  风雨  赋诗  苏轼 
描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全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的探究
作者: 张晓丽  来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而他毅然决绝官场,这真个不要的精神,显示出人格最本真的品位,放射出恒久永在的光芒和魅力,成为魏晋风度最为显亮的高峰。
全文: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而他毅然决绝官场,这真个不要的精神,显示出人格最本真的品位,放射出恒久永在的光芒和魅力,成为魏晋风度最为显亮的高峰。
浅谈陶渊明的归隐——由《归去来兮辞》想到的
作者: 单雪娇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处世态度  《归去来兮辞》  田园生活  中国古代文人  安之若命  魏晋玄学  精神归宿  穷则  不可奈何 
描述:“归隐”和“入世”是相对的,“隐”和“仕”都是一种处世态度。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陶渊明身上有很深儒家,道家和魏晋玄学的烙印。因此,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文人内心有归隐之意,心系田园生活,但是身体却深陷官场污浊之中,能真正远离官场闹市、隐身田园,并能
全文:“归隐”和“入世”是相对的,“隐”和“仕”都是一种处世态度。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陶渊明身上有很深儒家,道家和魏晋玄学的烙印。因此,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文人内心有归隐之意,心系田园生活,但是身体却深陷官场污浊之中,能真正远离官场闹市、隐身田园,并能自耕自足的文人,是较少的。陶渊明算是一个,他冲破种种世俗和束缚,毅然决然走向自己的归隐之路,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归宿。
学习《归去来兮辞》 领悟陶渊明隐士情怀
作者: 马华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艺术形象性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脱离现实  玄言诗  理过其辞  隐士情怀 
描述: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之风盛行,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这种文学在内容上是“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失去了艺术形象性和生动性。直到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
全文: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之风盛行,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这种文学在内容上是“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失去了艺术形象性和生动性。直到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的隐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时就去世了。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度过少年时代,“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
上页 1 2 3 ... 11 12 13 ... 29 30 3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