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玄想陶渊明
作者: 杨林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陶渊明  愉快 
描述:玄想中,乡间小路上的陶渊明戴着斗笠,荷着锄头,愉快地走来,身边是一片葱茏的青绿,远处是朦胧的山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动虽辛苦,但自由的劳作又是何等愉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惬意,如此自然,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执著刻意只是徒劳。汲汲于名,营营于
全文:玄想中,乡间小路上的陶渊明戴着斗笠,荷着锄头,愉快地走来,身边是一片葱茏的青绿,远处是朦胧的山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动虽辛苦,但自由的劳作又是何等愉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惬意,如此自然,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执著刻意只是徒劳。汲汲于名,营营于利,
崇尚自然:陶渊明思想的核心与灵魂
作者: 杨忠善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思想家  陶渊明  “理趣”  耐人寻味  田园诗人  崇尚自然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升华,因而,更富有“理趣”,隽永自然,耐人寻味。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升华,因而,更富有“理趣”,隽永自然,耐人寻味。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与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探析
作者: 徐红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思想  《归去来兮辞》  田园  陶渊明  风雨  赋诗  苏轼 
描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全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古典诗词教学取向与内容开发:李海林《〈陶渊明诗二首〉教学设计》研习
作者: 梁昌辉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习  李海  明诗  内容开发  教学设计  教学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  古典诗词 
描述: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到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的诗教活动,无不彰显着诗歌化育的独特魅力和对诗教传统的自觉承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中的作用和地位,要求中学生能“在阅读鉴赏中,
全文: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到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的诗教活动,无不彰显着诗歌化育的独特魅力和对诗教传统的自觉承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中的作用和地位,要求中学生能“在阅读鉴赏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