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之美
作者: 郑凯  来源:湖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学创作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先秦道家的“淡”之美在东晋的陶渊明身上得到了一种彻底和深刻的实践,并通过他的诗文而有生动的表现。庄子所倡导向往的‘淡然无极’之‘朴素’美,是陶渊明一生的人格追求,是他的思想感情的底色,是他的生活态度,而具体地表现于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在他的田园诗中,他抒写着自己对于“淳淡泊”的生活的热爱,将抽象的“
全文:,而具体地表现于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在他的田园诗中,他抒写着自己对于“淳淡泊”的生活的热爱,将抽象的“淡然”概念之美转化为了具体的田园生活的表现内容,而且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使其诗歌从内容到
灵聚大化 悠然心会:陶渊明田园诗抒写范式的生命心语
作者: 张鹏飞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写范式  陶渊明  田园诗  悠然心会  生命心语  灵聚大化 
描述: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
全文: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灵聚大化 悠然心会:陶渊明田园诗抒写范式的生命心语
作者: 张鹏飞  来源: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写范式  陶渊明  田园诗  悠然心会  生命心语  灵聚大化 
描述: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
全文: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陶渊明复杂情感世界探微
作者: 董艳侠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世界  独立人格  中国文学史  世外桃源  陶渊明  隐士  创作成就  静穆 
描述:陶渊明因其创作成就和独立人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众多读者心中,陶渊明是位静穆的、悠闲的世外桃源里的隐士。 然而,“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1]因此探讨陶渊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对于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面目,以及理解他田园诗
全文:飘逸得太久了。”[1]因此探讨陶渊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对于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面目,以及理解他田园诗的深层意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仕隐冲突的悲歌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陶渊明归稳始末探究
作者: 马春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归隐生活  独善其身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个性价值  兼济天下  田园诗人 
描述: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
全文: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玉液的色香光影,难道在归隐的背后还有着别的苦衷? 向上追溯不难知道,自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出现以来,他们虽然从来都不是社会的统治者,却有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强烈使命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他们总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心,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社会,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生活。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陶渊明是抱着“兼济天下”的壮志去求官的,他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做造福百姓、名垂青史的良臣,因此他年轻时就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而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祖、父均非承袭陶侃爵位的嫡嗣),受人轻视,虽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仍感到不堪吏职,不久便辞官回家。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三年(404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便使他感到失望。于是辞职隐居,后又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便愤然辞职,结束了短短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乡,过着诸葛亮式的“躬耕陇亩”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当时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所以即使他饱读诗书,颇具为官之才,然而“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终不得施展。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只得抱定“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借写古人以咏志,宁肯辞官归隐乡间,也决不向腐朽的士风低头。于是,酒成了诗人与现实对话的媒介,也是诗人与现实抗争的“有效”武器,离开了酒,他的诗就缺少了诗魂。他用诗与酒找到了人生坐标的切入点,成为中国诗酒文化中的一位过客。酒是诗人洒向田园的祝福,也是诗人“勘破红尘”的法器。酒,孕育了陶渊明精深的文化智慧。田园被他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好在无论环境如何险恶,陶渊明都能够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他虽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改造理想,但依旧保持着内心的纯洁和理想的高尚。于是他转而追求精神自由(不仅是肉体自由)、重视生命意识、甘于孤独沉寂。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归隐之前,完全听凭统治者意志的遣使,封建的纲常伦规、等级权威早已将人的自我主体性及创造活力挤压殆尽,人面对社会、自然甚至自我显得微不足道、无能为力。而归隐之后,他从肉体到精神都获得了相对的解放,当他面对自然及主体自我时,能够充分自由地体认和把玩它们,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他的归隐,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自然、反观自身,所以,他能更充分地发现和领悟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并在灵感和激情的催发下,把他的发现和领悟以及隐逸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表现为作品。因此,他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习见常闻的事物,且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他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语言朴素自然,笔法疏淡,然而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些作品,那个荷锄微笑,在明月渐渐升起的时候,悠然而归五柳树下简陋草庐的老者形象,便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了。 陶渊明生前抑郁以终,身后却极受后代诗人们的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从陶诗中汲取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养料;陶渊明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达观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鲠之气,对后世正直的读书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马春梅 山东滨州惠民县辛店乡第一中学 251709)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作者: 薛以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突破  接受 
描述: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
全文: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遗民操守与人生遭遇融入自己的田园诗中,丰富了田园诗的内涵。在艺术风格上,一方面接受陶氏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诗风,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诗风。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也使其田园诗独树一帜。
陶渊明:归隐田园诚无奈
作者:暂无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惠泉 东晋末,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才扭曲的时代,也是内部倾轧,野心与虚伪交相辉映的年代,更是民众深受战乱和兵戈折磨的苦难年代。这种情况下,立于人生歧路的陶渊明,便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园田之路,并以躬耕自资、乐天安命的恬适姿态来实现他的人生哲学价值。不过,探寻陶渊明的足迹和心路,
全文:”,完全是当时出现的“大伪斯兴,风告逝”之故。其世风表现为:“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于是,那些“怀正志道之士,洁己清操之人”就无所作为了,因此,也就有了高士伯夷的老来饿死,贤者颜回的贫困早夭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作者: 薛以伟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突破  接受 
描述: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
全文: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作者: 饶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平淡自然  陶渊明  雄浑悲慨  人生美学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苏轼等等诗人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寻到陶渊明的影子。 人们赞颂陶渊明的为人、喜爱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其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人们都从中体味到了美的存在。诚然,陶渊明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没有直接阐述关于美的言论,但这不妨碍人们从中体悟到了他的美学观念。本文则试图对陶渊明的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希望能为全面阐述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尽绵薄之力。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这种混乱的社会政治环境、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对陶渊明的社会美学及人生美学的形成都有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主要体现《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重点分析其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以及这种社会理想的形成。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陶渊明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差异
作者: 吕吉瑛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诗歌  自然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社会客体  精神境界  自然诗  差异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
全文:》)的非功利的抱朴含真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自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期待为核心的善于本性天真和委运任化的观念。因此,在陶诗中,“天”往往是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表述。于外,是“天道”、“天运”、“天命”的客观存在;于内,是“乐天”,“顺化”和“任”的生命取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