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
作者: 周建忠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日记  陶渊明  屈原 
描述:对著名诗人的比较应有三个层次,显义:异、对立、矛盾;隐义:难、敬佩而不效法;深义:同、卓异、独立。本文比较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他们的作品,正是其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为人生思索的"文学日记"或"日记题材的诗文";屈、陶之伟大,在于他们不掩饰自己真实的矛盾与动摇,他们能够正确地直接面对这
全文:对著名诗人的比较应有三个层次,显义:异、对立、矛盾;隐义:难、敬佩而不效法;深义:同、卓异、独立。本文比较屈原与陶渊明的"异"中之"同":他们的作品,正是其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为人生思索的"文学日记"或"日记题材的诗文";屈、陶之伟大,在于他们不掩饰自己真实的矛盾与动摇,他们能够正确地直接面对这种矛盾与动摇,从而通过自我调节与平衡,克服这种矛盾与动摇——这就是同于常人而又超于常人的可贵之处。因为孤独、没人理解,他们均将思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古贤、前修中寻找知音。其诗歌亦是不公开传播的"日记体诗",是安贫守拙的自慰、孤独苦闷的释放、尘世哀怨的解脱、苦难历程的记录。
屈原·陶渊明·白居易:中国文人的三大人生范式
作者: 李福宁 苏燕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范式  兼济之志  仕隐  独善其身 
描述: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
全文: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主张积极用世,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但在不遇明主或“道不行”时则隐居而求其志,独善其身,以待时机。
两种诗风、两种人生向往的并美交辉——曹操《短歌行·对酒》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两点比较
作者: 徐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短歌行·对酒》  曹操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描述:四言诗《短歌行·对酒》承袭《诗经》之形式与风格,两字一顿,古朴凝重。不仅是诗人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属田园诗派,与《短歌行·对酒》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感情上都绝然不同。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却把《涉江采
全文:四言诗《短歌行·对酒》承袭《诗经》之形式与风格,两字一顿,古朴凝重。不仅是诗人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属田园诗派,与《短歌行·对酒》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感情上都绝然不同。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却把《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对酒》《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歌编排在一起,组成题为《诗三首》的课文篇目。表面看似随意,其实绝非偶然。仔细比较三首诗歌,其在内在上具有一定联系,其中以《短歌行·对酒》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对比最为典型。
两种诗风、两种人生向往的并美交辉:曹操《短歌行·对酒》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两点比较
作者: 徐婷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短歌行·对酒》  曹操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描述:四言诗《短歌行·对酒》承袭《诗经》之形式与风格,两字一顿,古朴凝重。不仅是诗人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属田园诗派,与《短歌行·对酒》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感情上都绝然不同。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却把《涉江采
全文:四言诗《短歌行·对酒》承袭《诗经》之形式与风格,两字一顿,古朴凝重。不仅是诗人曹操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属田园诗派,与《短歌行·对酒》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感情上都绝然不同。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却把《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对酒》《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歌编排在一起,组成题为《诗三首》的课文篇目。表面看似随意,其实绝非偶然。仔细比较三首诗歌,其在内在上具有一定联系,其中以《短歌行·对酒》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对比最为典型。
陶渊明诗歌浅议
作者: 肖红梅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代末的著名大诗人,他创作的大量隐逸诗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无论他的人格境界,还是其田园派隐逸诗风,都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本文主要从陶渊明诗歌敢于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勇于追求自己的精神信仰、"真"是陶渊明诗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陶渊明诗歌思想中的儒道思想等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晋代末的著名大诗人,他创作的大量隐逸诗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无论他的人格境界,还是其田园派隐逸诗风,都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本文主要从陶渊明诗歌敢于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勇于追求自己的精神信仰、"真"是陶渊明诗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陶渊明诗歌思想中的儒道思想等四个方面简要分析陶渊明诗歌的思想。
另一个陶渊明(三首)
作者: 凌翼  来源:顺义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桃花源被大地山川复制 我们走进彼此心灵之间 每一个的桃花源 形态或许千差万别 但意境 却在五柳先生笔下 我心中有一个桃花源 它种在雏菊的花瓣之中 种在溪水的流动之中 种
全文: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桃花源被大地山川复制 我们走进彼此心灵之间 每一个的桃花源 形态或许千差万别 但意境 却在五柳先生笔下 我心中有一个桃花源 它种在雏菊的花瓣之中 种在溪水的流动之中 种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自然美
作者: 杨小刚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就是它的自然美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就是它的自然美。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以《丁登寺旁》和《归园田居》为例
作者: 李晓佳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性  比较文学  田园诗  自然 
描述: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巨大影响。两者无论是经历还是作品本身都呈现出了很多相同性,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
全文: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主要是对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简要介绍,对两者的生存背景和创作思想进行了简要概括,指明了两隐藏在诗作背后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情思。并大致介绍了他们
《贫穷问答歌》和陶渊明《咏贫士》七首的比较研究
作者: 高香玲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上忆良  贫穷问答歌  陶渊明  咏贫士七首 
描述:《贫穷问答歌》是奈良歌山上忆良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以贫穷为主题,生动描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风月恋歌盛行的万叶时代,《贫穷问答歌》显示出了与其他和歌迥然不同的显著特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而《咏贫士》七首创作于陶渊明归隐晚期(426年)。诗中,作者描述了归隐后生活的窘困,并借此表达
全文:《贫穷问答歌》是奈良歌山上忆良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以贫穷为主题,生动描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风月恋歌盛行的万叶时代,《贫穷问答歌》显示出了与其他和歌迥然不同的显著特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特殊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全文:三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分析二隐逸社会原因的异同。陶渊明和鸭长明隐逸的共同点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生活于乱世。此外,二走向隐逸的道路,都与其所处时代思想意识的变化密切相关。东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