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阎尔梅田园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与突破
-
作者:
薛以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阎尔梅 陶渊明 田园诗 突破 接受
-
描述:阎尔梅因景仰陶渊明的人格操守、向往其隐逸田园的悠然洒脱、崇尚陶诗真的艺术风格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有深入的接受。其田园诗出现陶渊明及其意象达70次之多。在创作题材上,其田园诗一方面频繁使用陶氏田园诗中桃源、篱菊等诗歌意象,另一方面又结合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特殊的流亡经历,将民生疾苦、民族苦难、
-
全文:自然的诗风,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呈现出激愤慷慨、悲怆苍凉的诗风。阎尔梅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接受与突破推动了田园诗的发展,也使其田园诗独树一帜。
-
儒核道表:陶渊明思想之二元分析
-
作者:
罗智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核道表 陶渊明 思想
-
描述: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
-
全文:任化、顺应自然的部分契合老庄的体现,是以他心仪孔学,而也每有与道玄相合之时。综合论之,其思想实为儒核道表。
-
陶渊明归稳始末探究
-
作者:
马春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归隐生活 独善其身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个性价值 兼济天下 田园诗人
-
描述: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
-
全文:在归隐之前,完全听凭统治者意志的遣使,封建的纲常伦规、等级权威早已将人的自我主体性及创造活力挤压殆尽,人面对社会、自然甚至自我显得微不足道、无能为力。而归隐之后,他从肉体到精神都获得了相对的解放,当他
-
陶渊明还乡
-
作者:暂无 来源:杂文选刊(职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别看只是个县令,可他是个名士,熟读《离骚》痛饮酒,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心向乡里小儿,惦记着家里那将芜的田园,一跺脚,载欣载奔,回到了故乡。 他记忆中的故乡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在那里,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全文: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在那里,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之感。 可这种畅快之感很快就消失了。坐在船上,他看到的河水
-
诗意的生存与陶渊明
-
作者:
罗宜家 刘润芳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德国浪漫派 陶渊明 诗意
-
描述:诗意的生存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论者多是就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立论申说,而笔者则将其视为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点,纵向地追溯其源流,横向地探寻其同道,说明诗意的生存是中西诗哲的共同追求,并不属于某一个人。在德国,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派的理想,它由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奠立,后经荷尔德林,特别是海德
-
全文:及意义,后者则指向自我生命的实现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诗",把人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以实现对永恒的追求。它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对美好未来的企望,包括完善的人、完善的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在中国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
全文:满腔的热血给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他将人比为陌上的尘埃,那么人的命运也与之相似,落地就是亲人。人一旦有机会聚在一起,能一起饮酒、情投意合且能一块欣赏大自然的就是“兄弟”,作者在这种幽静
-
陶渊明:归隐田园诚无奈
-
作者:暂无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惠泉 东晋末,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才扭曲的时代,也是内部倾轧,野心与虚伪交相辉映的年代,更是民众深受战乱和兵戈折磨的苦难年代。这种情况下,立于人生歧路的陶渊明,便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园田之路,并以躬耕自资、乐天安命的恬适姿态来实现他的人生哲学价值。不过,探寻陶渊明的足迹和心路,
-
全文:——《归去来兮辞》! 诗人在反复权衡了人生的进退取合后,对归隐园田的决定和生活表现出乐天知命的自得之意。梁启超对此评说道:“就佛家眼光看来,这种论调,全属断见,自然不算健全的人生观。但渊明却已够
-
陶渊明种菜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智慧(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文/王清铭 陶渊明好不容易当上了公务员,他是干部,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亲朋好友纷纷来劝说他。他们说:“
-
全文:。白天的案牍劳形、苦闷压抑在这种菜、偷菜的愉悦中一扫而光,他不由得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工作例会上,他总结发言,揉揉黑眼圈,灵光乍现,吟咏诗歌的嘴巴突然蹦出一句话:“工作如偷菜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
-
作者:
肖光亮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中心地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陶渊明诗歌
-
描述:随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问题方面时,译者的主体性吸引了国内外大 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此基础上,根 据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以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建立的),译者扮演了 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译者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并
-
全文:。 陶渊明一生写了125首诗歌和一些散文,其中大部分写的是关于乡 村和田野的。他的诗歌简洁,清新而自然。基本上他是为我们描绘了一 副田野风光和农名生活作息美景。之所以能写出农民的真实感受是因为 他有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