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维度快乐诗人陶渊明
-
作者:
西渡 来源:西部(新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广泛注意。直到现代,才有鲁迅出来反驳,说陶氏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并非一味静穆超然。这话因为是鲁迅说的,所
-
全文:广泛注意。直到现代,才有鲁迅出来反驳,说陶氏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并非一味静穆超然。这话因为是鲁迅说的,所以一般人也都跟着学舌,但陶渊明的作品究竟还是以平和为主,金刚怒目到底不能代表他的主要特色。鲁迅说
-
论陶渊明的归隐--兼评逯钦立先生关于“陶渊明当隐士的阶级实质”有关论点
-
作者:
刘兴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论陶渊明的归隐--兼评逯钦立先生关于“陶渊明当隐士的阶级实质”有关论点
-
从接受史的角度蠡测陶渊明与惠远之关系——汤用彤先生《十八高贤传》伪作说补正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接受史的角度蠡测陶渊明与惠远之关系——汤用彤先生《十八高贤传》伪作说补正
-
陶渊明审美气质的核心是“为仁由己”:兼与王钟陵先生商榷
-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审美 儒学思想 陶渊明 诗歌创作 哲学思想 玄学
-
描述:陶渊明审美气质的核心是“为仁由己”:兼与王钟陵先生商榷
-
全文:
-
对陶学两大症结:"隐逸"与"忠晋"的创释:钟优民先生治陶贡献论:[陶渊明]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中国 传记
-
描述:对陶学两大症结:"隐逸"与"忠晋"的创释:钟优民先生治陶贡献论:[陶渊明]
-
关于中国古诗中“柳树”形象的演变和陶渊明号为“五柳先生”的来由
-
作者:
矢嵨美都子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柳先生” 《归去来兮辞》 柳树 《晋书》 陶渊明 中国古诗 《五柳先生传》 武昌 《诗经》 陶侃
-
描述:关于中国古诗中“柳树”形象的演变和陶渊明号为“五柳先生”的来由
-
全文:
-
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接受史研究——评李剑锋先生新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
作者:
石红英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剑锋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中国 传统文化
-
描述: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接受史研究——评李剑锋先生新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
全文:
-
陶渊明诗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罗根泽先生对于陶渊明的研究综述
-
作者:
刘青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根泽 人民性 现实主义 陶渊明研究
-
描述:罗根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指出了陶渊明诗歌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倾向。他的研究具有诸多可取之处,我们要学习罗根泽先生的治学方法与精神,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范式的继承与发展。
-
全文:罗根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指出了陶渊明诗歌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倾向。他的研究具有诸多可取之处,我们要学习罗根泽先生的治学方法与精神,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范式的继承与发展。
-
浅析陶渊明"金刚怒目"式诗歌
-
作者:
张雪松 来源:吉林画报·新视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识 陶渊明 "金刚怒目"式
-
描述:本文论述了陶渊明"金刚怒目"式诗歌的由来.由龚自珍、辛弃疾、朱光潜、鲁迅等人对其的评价来深入探究陶渊明诗歌为何呈现"金刚怒目"的一面,并进一步探究"金刚怒目"的社会与思想根源.
-
全文:本文论述了陶渊明"金刚怒目"式诗歌的由来.由龚自珍、辛弃疾、朱光潜、鲁迅等人对其的评价来深入探究陶渊明诗歌为何呈现"金刚怒目"的一面,并进一步探究"金刚怒目"的社会与思想根源.
-
“金刚怒目”陶渊明
-
作者:
赵睿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诗歌风格 金刚 陶渊明 隐逸 钟嵘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诗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
-
全文: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朱光潜先生认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则提出截然相反的论题:“历来伟大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