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解读《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
作者:
朱国琴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情倾向 人格德操 陶渊明
-
描述:《桃花源记》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最为世人传诵的一篇文章,文章试从此文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体等方面来看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
全文:《桃花源记》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最为世人传诵的一篇文章,文章试从此文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体等方面来看陶渊明的感情倾向。
-
陶渊明人格思想文化初探——兼谈陶渊明与赏石文化
-
作者:
吕桦 钟小根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醉石 赏石文化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陶学”与“红学”“敦煌学”并称中国三大学派。陶渊明人格魅力表现在具有崇尚节义的高尚品德。《归园田居》表达返回自然的喜悦,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陶诗美学思想孕育了陶渊明的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等美学思想。陶渊明赏石文化对中国赏石文化产生
-
全文:。陶诗美学思想孕育了陶渊明的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等美学思想。陶渊明赏石文化对中国赏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第一石——醉石是史载最早被文化人命名的第一块纪念石,据此陶渊明被称为“赏石祖师
-
陶渊明飘逸背后的双重人格管窥
-
作者:
邱玉萍 来源:俪人(教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重人格 饮酒 陶渊明 归园田居
-
描述:陶渊明在世人心目中大都是飘逸、豁达的.但透视陶渊明的诗文,其中也不乏刚毅,甚至隐藏着沉重与焦虑.自然而成与适世有为的双重理想,生死间的双重价值取向,使陶渊明陷入一生的二难选择,塑造了陶渊明分裂性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从隐居
-
全文:陶渊明在世人心目中大都是飘逸、豁达的.但透视陶渊明的诗文,其中也不乏刚毅,甚至隐藏着沉重与焦虑.自然而成与适世有为的双重理想,生死间的双重价值取向,使陶渊明陷入一生的二难选择,塑造了陶渊明分裂性的双重人格.他时而飘逸豁达,时而沉重焦虑,其诗文中不时转变的风格、频繁出现的酒意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从隐居前的征兆,到隐居后自然与适世、生与死、豁达与焦虑等双重矛盾的交战与分裂,展现了陶渊明隐藏在飘逸背后的双重人格及其形成过程.
-
陶渊明与洙泗遗音——兼及海东文家对陶渊明的儒学想象
-
作者:
曹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国辞赋 陶渊明 儒家 理学
-
描述:从陶渊明与儒学的关系,颇可以领略陶公的诗性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陶渊明的诗文中几乎篇篇有孔门的影子,或遥相映射,或旁见侧出,以至于清儒沈德潜认为他当得起“圣门弟子”。“先师遗训”是陶渊明生命意识之所取资与融会,不仅如此,从洙泗遗音作为一个生生不已的活的传统而言,陶渊明对儒学的灵动体认也成为照察后世理学风
-
全文:从陶渊明与儒学的关系,颇可以领略陶公的诗性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陶渊明的诗文中几乎篇篇有孔门的影子,或遥相映射,或旁见侧出,以至于清儒沈德潜认为他当得起“圣门弟子”。“先师遗训”是陶渊明生命意识之所取资与融会,不仅如此,从洙泗遗音作为一个生生不已的活的传统而言,陶渊明对儒学的灵动体认也成为照察后世理学风景的一个窗口,在李朝中期的赋家手上所发生的“理学化”与“陶渊明化”的迭合现象就是一个有趣的印证。
-
永远纠结的文人——快乐并痛着的陶渊明
-
作者:
梁少华 来源: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率性而为 为高 《饮酒》 真性情 《杂诗》 隐逸诗 田居 其十六 鸡黍
-
描述: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鼻祖,被后代很多文人所敬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鲁迅先生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陶渊明被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在于陶渊明敢于率性而为,敢
-
全文: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鼻祖,被后代很多文人所敬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鲁迅先生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陶渊明被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在于陶渊明敢于率性而为,敢于过真性情的生活。这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也给他带来了痛苦,成就了一位快
-
永远纠结的文人——快乐并痛着的陶渊明
-
作者:
梁少华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鼻祖,被后代很多文人所敬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鲁迅先生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陶渊明被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在于陶渊明敢于率性而为,敢
-
全文: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鼻祖,被后代很多文人所敬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鲁迅先生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陶渊明被后世所推崇的根本原因在于陶渊明敢于率性而为,敢于过真性情的生活.这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也给他带来了痛苦,成就了一位快乐并痛着的文人.
-
何处不武陵——我看陶渊明的自然
-
作者:
王智翔 来源:作文通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怡然自乐 丘山 采菊东篱下 网中 月光下 心为形役 隐者 十年 辞官
-
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确乎是文人墨客们所向往的逍遥境界。也许是因为"自然"这个词中,蕴含着高山、深谷、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田园,又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浪漫诗意。然而生活里并非一切都能如愿以偿,即便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不免"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全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确乎是文人墨客们所向往的逍遥境界。也许是因为"自然"这个词中,蕴含着高山、深谷、海洋、河流、森林、草原、田园,又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浪漫诗意。然而生活里并非一切都能如愿以偿,即便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不免"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心为形役"数载。于是在仕途不顺辞官归乡时,他以篇篇诗文来慰藉那颗失
-
陶渊明研究
-
作者:
龚斌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研究史 佛道思想 陶诗 读山海经 中华书局出版 里居 逯钦立 陶渊明研究 民主个人主义
-
描述:钦立就英译《陶渊明集》。40年代撰写《陶渊明里居史料评述》《陶渊明行年简考》《〈述酒〉诗题注释疑》《〈
-
全文:钦立就英译《陶渊明集》。40年代撰写《陶渊明里居史料评述》《陶渊明行年简考》《〈述酒〉诗题注释疑》《〈形影神〉诗与东晋佛道思想》等论文。60年代之后,又先后发表《读陶管见》《关于陶渊明》《陶渊明事迹
-
从“隐逸”到“隐逸”:史传文本中陶渊明形象的常与变
-
作者:
田恩铭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书写 陶渊明 隐逸 史传文
-
描述:陶渊明的部分诗文被六朝至初唐史家采摭入传,诗文塑造了一个向往田园、栖身田园而又惬意的隐者形象。沈约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者形象,而是独自过着隐逸生活,对世俗生活也未能决绝的个体形象。沈约刻画的陶渊明形象遵循了“孔门四科”的指导原则,以忠于国家的德行、意在归隐的政事、惬意自在的言语刻画了隐
-
全文:陶渊明的部分诗文被六朝至初唐史家采摭入传,诗文塑造了一个向往田园、栖身田园而又惬意的隐者形象。沈约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者形象,而是独自过着隐逸生活,对世俗生活也未能决绝的个体形象。沈约刻画的陶渊明形象遵循了“孔门四科”的指导原则,以忠于国家的德行、意在归隐的政事、惬意自在的言语刻画了隐者的形象。《晋书》综合沈约、萧统的传记以整合内容,通过史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叙事重构,以“酒”为基本意象贯穿始终完成了陶渊明隐士形象的纯粹性书写过程。《南史》与《晋书》的书写倾向则完全不同,李延寿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又回到了梁代文人的接受场域,或者说又回到了沈约书写的起点。陶渊明的文学文本直接被看作是人生的主流部分,这种情况到中唐才开始发生变化,至北宋方才摆脱史传文本的全面影响,陶渊明所建构“人如其文”的特别审美形态得到更加深入的文化阐释。
-
陶渊明教子育儿诗文探析
-
作者:
谢青筱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陶渊明 教子 责子 儒家
-
描述: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的代表,他的田园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他的现存作品中也有一些诗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他,比如写亲情的诗文,其中涉及到教子育儿的有《命子》、《责子》、《与子俨等疏》等。本文主要从“爱之深”和“责之切”两方面分析了陶渊明与其子之间的感情。
-
全文: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的代表,他的田园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他的现存作品中也有一些诗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他,比如写亲情的诗文,其中涉及到教子育儿的有《命子》、《责子》、《与子俨等疏》等。本文主要从“爱之深”和“责之切”两方面分析了陶渊明与其子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