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见”南山还是“”南山?:谈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诗眼
作者: 孙绍振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不自由  境界  世界诗歌  诗眼  饮酒  梦溪笔谈  陶渊明  王国维  无心 
描述:中国古典诗话有“以一字论工拙”的传统,这在世界诗歌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从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一直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争论了八九百年。这里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宋人发现的一个版本,并不是悠然“见”南山,而是悠然“”南山。 言“见”字妙者,以东坡
全文:主要原因,那就是宋人发现的一个版本,并不是悠然“见”南山,而是悠然“”南山。 言“见”字妙者,以东坡为代表,认为精彩在“偶然”:“采菊之次,偶然见之,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还陶渊明诗以本来面目
作者: 袁庆德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语文课本  《饮酒》  明诗  本来面目  《文选》  《陶渊明集》  文学家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南山”的,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南山”的,
痛苦化为美丽 绝望变成升华——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
作者: 高原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痛苦化为美丽  陶渊明  绝望变成升华  幸福结局 
描述:陶渊明在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以后 ,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结局”。因为在他的田园耕读生活中 ,“绝望”变成了“升华”“痛苦”已化为“美丽 ,。而对陶渊明人生“幸福结局”的定位 ,其意义更在于可以较为充分与明确地揭示出他所最终选择的一种人生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双重永恒价值。
全文:陶渊明在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以后 ,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结局”。因为在他的田园耕读生活中 ,“绝望”变成了“升华”“痛苦”已化为“美丽 ,。而对陶渊明人生“幸福结局”的定位 ,其意义更在于可以较为充分与明确地揭示出他所最终选择的一种人生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双重永恒价值。
评范子烨《悠然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
作者: 吴国富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无弦琴  文化视域  陶渊明研究  文化角度  思想含量  音乐生活  审视  文化转型  佛教思想 
描述:从文化的视野来审视陶渊明,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就广义而言,从任何一个角度审视陶渊明,皆是从文化角度去审视,不过是审视面的宽与窄有些区别
全文:从文化的视野来审视陶渊明,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就广义而言,从任何一个角度审视陶渊明,皆是从文化角度去审视,不过是审视面的宽与窄有些区别
赵敏俐推荐:《悠然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无弦琴”  文化视域  陶渊明  文化解读  宗教信仰  音乐艺术  赵敏 
描述: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艺境与道境:陶渊明的“无弦琴”与诗意生活——对陶渊明的音乐文化解读》,主要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关系,不同意前人关于陶渊明“性不解音律”的说法,展示了陶渊明的特殊风采。中篇《人道与拒佛:对陶渊明的宗教文化解读》,分为两部分:第一
全文: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艺境与道境:陶渊明的“无弦琴”与诗意生活——对陶渊明的音乐文化解读》,主要以陶渊明“无弦琴”为切入点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关系,不同意前人关于陶渊明“性不解音律”的说法,展示了陶渊明的特殊风采。中篇《人道与拒佛:对陶渊明的宗教文化解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五斗米”的故事:
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
作者: 谭卓华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杜甫  桃花源  陶渊明  家园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
全文: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接受陶渊明不可或缺的基础。陶渊明的沉郁表现为忠义、悲愤和热情,这三个方面都被杜甫很好地继承了。杜甫的萧散表现为隐逸、欢快和悠闲,接近陶渊明的主导风格。这种分析基于历代的诗歌评论,从中抽绎出最接近真实的结论,从而与当下人普遍的看法即陶渊明只有冲淡而杜甫一味沉郁形成最强烈的对比,打通了陶杜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沉郁是刻苦的努力,冲淡是成熟的表现,由沉郁转变成冲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陶杜诗歌的共同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重要原因。第二章继续比较陶杜在诗歌艺术和处世哲学方面的共同境界。从炼字、造句、篇章、气韵、风格、成就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由诗及人,具体考察他们的相同之处。入世而又出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之极乃为波澜,是陶杜的共同境界。无论是他们的诗歌还是为人,都经过了一个从沉郁到萧散的过程,有一段先入世而后出世的出处去就。第三章用桃花源意象作为个案,研究杜甫对桃花源的实地追寻、对精神家园的执著守望以及对桃花源的全面超越,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对陶渊明的深刻同情和理解。第一节引用陈寅恪的考证,第二节引用苏轼的观点,第三节则吸收了陈贻焮的观点,然后将杜诗中的“桃源”、“桃花”意象作具体的分析。文章最后认为陶渊明和杜甫在田园诗上、在桃花和桃花源意象上、在沉郁和萧散上、在诗歌艺术和处世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用诗歌构建的精神家园,是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提壺撫寒柯,遠復何爲:論陶淵明的《飲酒二十首並序》
作者: 陳岸峰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詩人  温汝能  九首  到溉  清潭  提壺  卒年  任放  昭明太子  游國恩 
描述:一前言在文學史的書寫中,陶淵明(元亮,約365—427)乃田園詩人,魏、晉時代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因爲他死後不久,即獲得了一位極之有影響力的知音,那便是昭明太子蕭統(施德,501—531)。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説:……是以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其何故也?含德之至,莫逾於道……宜乎與大塊而枯榮,隨中和而
全文:一前言在文學史的書寫中,陶淵明(元亮,約365—427)乃田園詩人,魏、晉時代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因爲他死後不久,即獲得了一位極之有影響力的知音,那便是昭明太子蕭統(施德,501—531)。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説:……是以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其何故也?含德之至,莫逾於道……宜乎與大塊而枯榮,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達士,因以晦迹,或懷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負薪,鼓楫清潭,棄機漢曲。情不在於衆事,寄衆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爲迹也。……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
“见”南山还是“”南山?—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诗眼
作者: 孙绍振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梦溪笔谈》  诗眼  《饮酒》  陶渊明  《人间词话》  “望”  “见”字 
描述:中国古典诗话有“以一字论工拙”的传统,这在世界诗歌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从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一直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争论了八九百年。
全文:中国古典诗话有“以一字论工拙”的传统,这在世界诗歌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从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一直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争论了八九百年。
“悠然南山”与“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歌经典化中的“苏轼效应”
作者: 周晓琳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苏轼效应  陶渊明  经典化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
全文: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陶渊明形象的独特标志而演示着一种潇洒、自由的生活状态,继而表征一种独立、高洁的人格范式,得到后世文人的普遍认可与积极效仿.
陶渊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作者: 王涘海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入仕 
描述: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从陶渊明的多次入仕、从其归隐后诗文体现出来的思想来看,陶的归隐乃是不得已为之,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陶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由此可见,陶渊明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