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田园诗研究
作者: 贺利霞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审美意蕴  陶渊明  田园诗  生态启示意义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br 学术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生平及作品创作时间的考辨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貌和创作成就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对文本的研究和阐释。本文力求突破从文学角度分析的局限,以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进行研究阐发。 br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简单梳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一章,提出从生态美学角度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可能性,主要从生态美学观所倡导的自然和谐观和自由存在论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二章,概述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创作田园诗的概况;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三章,结合陶渊明田园诗的作品,分析其田园诗生态审美意蕴的表现,主要从自然生态的展现、社会生态的揭示、精神生态的呈现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第四章,在以上各部分的基础上,阐述陶渊明田园诗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以情释儒”:从《陶渊明》看朱光潜抗战时期情感论美学的构建
作者: 金浪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美学  陶渊明  朱光潜  儒家 
描述:《陶渊明》作为朱光潜作品中少有的一篇作家论,极受朱光潜本人的重视。历来论者往往关注《陶渊明》一文中直接提到的朱光潜与陈寅恪的"儒道之辨",却忽略了另外两位没有直接提及的人物:梁启超和鲁迅。前者作为朱光潜跨越时空的盟友,旁证了朱光潜对"情"的解释并非是从个性与时代之关系入手,而是与其文艺心理学思路有着
全文:《陶渊明》作为朱光潜作品中少有的一篇作家论,极受朱光潜本人的重视。历来论者往往关注《陶渊明》一文中直接提到的朱光潜与陈寅恪的"儒道之辨",却忽略了另外两位没有直接提及的人物:梁启超和鲁迅。前者作为朱光潜跨越时空的盟友,旁证了朱光潜对"情"的解释并非是从个性与时代之关系入手,而是与其文艺心理学思路有着莫大关联;后者作为朱光潜刻意回避的对象,其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判提供了朱光潜后来以儒家调和思想重新阐述陶渊明的重要起点。二者均证明朱光潜的陶渊明论绝非人格投射说所能解释,而是其抗战时期情感论美学构建的产物。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作者: 张洁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象。众所周知,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中对于意象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充满了困难。那么如何能够恰当地将这些意象翻译成英语就成了一大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读者接受等,我们不能一直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意象,而需要采用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象。众所周知,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中对于意象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充满了困难。那么如何能够恰当地将这些意象翻译成英语就成了一大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读者接受等,我们不能一直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意象,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让目标语读者能像本语读者一样明白意象所传达的意义。这篇论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陶渊明诗歌中意象的翻译。接受美学首次将重心由文本转向了文本与读者的关系上,并提出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才构成了一部作品的意义。这个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读者期待、文本的不确定性以及读者的角色和地位。译者应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象及其传达的意义。因此,本文推荐了几种翻译策略。除了简介与参考文献,这篇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首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介绍了陶渊明的生活和他的诗歌以及译者对于这些诗歌的翻译情况,还介绍了意象的定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接受美学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另外,还介绍了与意象翻译相关的研究。第三章阐述了该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即“读者期待”、“文本的不确定性”和“读者的角色和地位”。之后还讨论了接受美学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四章首先介绍了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以及意象与文化的关系。接着给出了四种翻译策略,来翻译陶渊明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它们分别是直译、直译加词、改译及省略译法。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概括了本篇论文,指出了该篇论文得出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局限性,并给出了适用于未来研究的建议。
陶渊明式归隐移民题材影视剧的美学哲思
作者: 陈响园 程胡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影视创作  陶渊明  逃离   
描述:两千年前,陶渊明生逢乱世,怀才不遇,只得归隐田园,可他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诗文风格为后人创造了一片"南山"之畔童话般的精神家园。而今,后工业时代的弊端以及消费主义的流毒正一点点侵蚀掉人类寄居于地球之上的诗意。"归隐"与"逃离",是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两大主题。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效法陶渊明,创造一种"
全文:两千年前,陶渊明生逢乱世,怀才不遇,只得归隐田园,可他却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诗文风格为后人创造了一片"南山"之畔童话般的精神家园。而今,后工业时代的弊端以及消费主义的流毒正一点点侵蚀掉人类寄居于地球之上的诗意。"归隐"与"逃离",是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两大主题。影视艺术创作者,应该效法陶渊明,创造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在光与影的交织中,为人们幻化出一座治疗心灵疾病的美好精神家园。
隐酒:论陶渊明的隐士之道
作者: 矣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描述:说到陶潜,古今中外的文人们对他的赞咏,研可谓数不胜数了。我对他的研和了解远远不及敬畏他的专家学者们。然而陶渊明的世界是一个自然,清幽的世界,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伴侣。
全文:说到陶潜,古今中外的文人们对他的赞咏,研可谓数不胜数了。我对他的研和了解远远不及敬畏他的专家学者们。然而陶渊明的世界是一个自然,清幽的世界,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伴侣。
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周璇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绩  陶渊明  接受 
描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本文吸收了接受美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一些自己对文学接受的看法,即文学接受具有条件性、全面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等特性。本文拟以这几个特性为理论基础,系统研究初唐诗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王绩其人其文及其对陶渊明接受史和
全文:理论基础,系统研究初唐诗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王绩其人其文及其对陶渊明接受史和文学史的贡献。 陶渊明集的广泛流传、王绩和陶渊明相似的时代环境与家庭环境、北朝和隋朝陶群体的影响
死去何所道:陶渊明诗文中的死亡意识
作者: 赵鲲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陶渊明  死亡文学 
描述: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死亡意识显得异常突出。陶渊明对死亡的必然性有透澈的认识,他能够以平常的眼光看待死亡,并且以此获得了委运任化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有了更大的承担,故而我们可以用“向死而生”来概括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史中,陶渊明的.死-L-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
全文: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史中,陶渊明的.死-L-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的平实与理性。总之,陶渊明的死亡观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非宗教性生死观的一个代表,其文学表现,也具有难以企及的感人力量。
陶渊明的“零符号”行为艺术
作者: 赵毅衡 曹丹  来源:四川大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国际顶尖符号学家、文新学院教授赵毅衡的“符号”课程可谓是我校最火爆的课程之一,原本只给几十人开设的课程,常会有上百人旁听,甚至外校听众也慕名而来。“符号”到底有何魅力?相信你能够从
全文:编者按:“国际顶尖符号学家、文新学院教授赵毅衡的“符号”课程可谓是我校最火爆的课程之一,原本只给几十人开设的课程,常会有上百人旁听,甚至外校听众也慕名而来。“符号”到底有何魅力?相信你能够从
陶渊明隐逸和老庄思想
作者: 冯志英  来源: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独特性  老庄思想  陶渊明 
描述:明显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生死、富贵、名利、天命、自然之化等方面对老庄思想均有吸收,但是,在人情、
全文:明显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生死、富贵、名利、天命、自然之化等方面对老庄思想均有吸收,但是,在人情、交往方面又与道家思想明显不同。
晴耕雨且读 把酒话桑菊:解读陶渊明的田园美学
作者: 朱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菊与酒  隐者  质朴天真  儒道玄佛 
描述:南朝文艺理论家钟嵘尊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当代美学家李泽厚称赞他为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现代学者陈寅恪更是推崇他为我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他就是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全文:南朝文艺理论家钟嵘尊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当代美学家李泽厚称赞他为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现代学者陈寅恪更是推崇他为我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他就是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