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的“金刚怒目”诗
作者: 张乃嶷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金刚怒目  矛盾性格  静穆 
描述:陶诗兼有"平淡"、"静穆"与"金刚怒目"两种迥然相异的风格,如何评品并判断其价值的高低,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陶渊明其人的矛盾性格入手而论其诗,阐述前者仅为其表,而后者方是本相之看法。
全文:陶诗兼有"平淡"、"静穆"与"金刚怒目"两种迥然相异的风格,如何评品并判断其价值的高低,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陶渊明其人的矛盾性格入手而论其诗,阐述前者仅为其表,而后者方是本相之看法。
陶渊明挽歌诗研究
作者: 杜瑞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挽歌  陶渊明  挽歌诗 
描述: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全文: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析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作者: 孙晓梅  来源:武警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实践  独立人格  生命哲学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诗文所体现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追求道德完善的一种全新的道德范式,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寻找独立的人格进行了一次可贵的尝试。
全文:陶渊明诗文所体现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追求道德完善的一种全新的道德范式,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寻找独立的人格进行了一次可贵的尝试。
论梅尧臣诗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张明华 魏宏灿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尧臣  平淡  陶渊明  接受 
描述:梅尧臣是宋代第一个大力学习陶渊明并取得较大成就的诗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有三个层次 ,即用典、模仿和借鉴 ,其中价值最大者在于通过学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诗风。梅尧臣开创了一种新诗风 ,掀起了宋人学陶的新高潮 ,并且提高了人们对陶诗的认识水平
全文:梅尧臣是宋代第一个大力学习陶渊明并取得较大成就的诗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有三个层次 ,即用典、模仿和借鉴 ,其中价值最大者在于通过学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诗风。梅尧臣开创了一种新诗风 ,掀起了宋人学陶的新高潮 ,并且提高了人们对陶诗的认识水平
陶渊明田园诗论
作者: 林光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孤独  田园  困境  邻人 
描述: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
全文: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
痛苦化为美丽 绝望变成升华——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
作者: 高原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痛苦化为美丽  陶渊明  绝望变成升华  幸福结局 
描述:陶渊明在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以后 ,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结局”。因为在他的田园耕读生活中 ,“绝望”变成了“升华”“痛苦”已化为“美丽 ,。而对陶渊明人生“幸福结局”的定位 ,其意义更在于可以较为充分与明确地揭示出他所最终选择的一种人生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双重永恒价值
全文:陶渊明在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以后 ,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结局”。因为在他的田园耕读生活中 ,“绝望”变成了“升华”“痛苦”已化为“美丽 ,。而对陶渊明人生“幸福结局”的定位 ,其意义更在于可以较为充分与明确地揭示出他所最终选择的一种人生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双重永恒价值
试论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被忽视与被重视
作者: 陈晓红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忽视  陶渊明  重视  读者  苏轼  接受 
描述:诗名显 ,到后来他的文学价值不断得到确认 ,与各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审美风尚、个人审美趣味的差异以及个
全文:诗名显 ,到后来他的文学价值不断得到确认 ,与各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审美风尚、个人审美趣味的差异以及个人经历皆有密切关系。事实上 ,陶渊明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到了初唐以后 ,特别是到了宋代才得到充分肯定的 ,而这与苏轼有着极大的关系。
拯救与逍遥——陶渊明心灵的探寻
作者: 樊华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逍遥  理想人格  生存方式  拯救 
描述:在东晋那黑暗的年代里,陶渊明是那寂静文学时代的一颗晨星,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的命运悲剧者。他这样一个年少即有抱负的诗人最终却退隐南山,其思想历程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本文力图通过陶渊明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
全文: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到最后的自我拯救,脱离樊笼,灵与肉的共同回归自然的真正洒脱和逍遥。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陶渊明的赠答诗
作者: 郑雅如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六朝  交游  赌答诗 
描述:以隐逸高士的身分留名於青史的陶渊明,於现存诗作一百二十五首中,针对特定对象写作的赠答诗即有十七首之多,显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非但不是屏交绝游,而是频繁地藉由诗篇进行人我间的互动往还。陶渊明的赠答诗摆脱西晋以来颂美之风,脱去东晋玄言之音,不论在体例或内涵意境上皆有创新开拓之处,并打上了陶渊明独特的生命印
全文:不惜篇墨,详细描写个人日常生活细节,记叙、自传性质十分强烈,使得诗中吟咏的情志怀抱,与陶渊明一己的特殊经历密不可分。其赠答诗可谓篇篇从自我出发,围绕着与家人的日常生活、隐居固穷之志、内心的欢欣苦闷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