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与真
作者: 谭诗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与真
陶渊明《停云》、《时运》、《荣木》拟束皙《补亡
作者: 许红英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陶诗  四言诗  宦海沉浮  解释者  汉魏六朝  崇尚自然  传统文学观  寄托  陶渊明论 
描述:对陶渊明《停云》、《时运》、《荣木》三首的理解,历来解释者皆以为是陶渊明宦海沉浮,感慨时事的寄托之作。颇多学者强调陶渊明的耻事二姓,在忠晋说与影射上大做文章,似乎陶渊明一动笔就是分指世运,有所寄托。此种说法,一方面是受言志、主文而谲谏的传统文学观,以及沈约《宋书·隐逸
全文:对陶渊明《停云》、《时运》、《荣木》三首的理解,历来解释者皆以为是陶渊明宦海沉浮,感慨时事的寄托之作。颇多学者强调陶渊明的耻事二姓,在忠晋说与影射上大做文章,似乎陶渊明一动笔就是分指世运,有所寄托。此种说法,一方面是受言志、主文而谲谏的传统文学观,以及沈约《宋书·隐逸
论陶渊明的格与品格
作者: 陈长荣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陶诗  诗歌风格  诗格  魏晋风度  陶渊明  创作个性  诗经  文化人格  日常生活 
描述: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也,然已兆唐矣。”“已兆唐”者,是说陶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者,则
全文:也,然已兆唐矣。”“已兆唐”者,是说陶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者,则是说他的五言不摹仿前人,有着自身的独创性。从文学史上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前辈作家所提供的艺术积累而进行创
在寂寞中栖居--陶渊明的人生指引与现实意义
作者: 陈诗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寂寞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其人生道路自然是极具特色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长久地为文人提供一种精神的范本。在现代社会中,陶渊明对心灵皈依的指引与对寂寞的解读有更丰富的意蕴,即身在尘世樊笼中,如何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本文从陶学接受出发,阐述陶渊明“寂寞世界”对现代人的人生指
全文: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其人生道路自然是极具特色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长久地为文人提供一种精神的范本。在现代社会中,陶渊明对心灵皈依的指引与对寂寞的解读有更丰富的意蕴,即身在尘世樊笼中,如何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本文从陶学接受出发,阐述陶渊明“寂寞世界”对现代人的人生指引,以及解析陶学接受的现实意义。
论“士不遇赋”中士人心态的转变——以屈原、董仲舒和陶渊明为例
作者: 高诗亚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不遇赋》  《离骚》  《感士不遇赋》  士人心态  陶渊明  董仲舒  屈原 
描述:“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的滥觞。这些流传千古的赋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从屈原到陶渊明各个阶
全文:“士不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普遍的主题,在各个时期都涌现了可观的士不遇赋。从屈原的《离骚》到汉代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以及晋时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士不遇”成为辞赋创作的滥觞。这些流传千古的赋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从屈原到陶渊明各个阶段他们心态转变的轨迹。
从《形影神》看陶渊明哲学思想及人生观
作者: 叶新源 叶扬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人生哲学观  陶渊明  神灭论 
描述:陶渊明组诗《形影神》有着深刻和进步哲学思想。他主张“形神相生相灭”的观点,并用它批判慧远“神不灭论”观念,进而用“委化”的人生态度,反对佛家“因果报应”的迷信。文章从《形影神》的写作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组诗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指出其哲学观点有丰富的思想、时代价值和美学
全文:陶渊明组诗《形影神》有着深刻和进步哲学思想。他主张“形神相生相灭”的观点,并用它批判慧远“神不灭论”观念,进而用“委化”的人生态度,反对佛家“因果报应”的迷信。文章从《形影神》的写作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组诗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指出其哲学观点有丰富的思想、时代价值和美学魅力。
陶渊明和《桃花
作者: 孙达人 刘九生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和《桃花
追寻桃花:也谈陶渊明的《桃花记并
作者: 袁书会  来源: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佛经文体  小说 
描述:《桃花记并》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前人多有研究且认识渐趋一致。而有关“桃花”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 ,认为 :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 ,将这一怪异故事记载下来罢了。因此《桃花记》是一篇小说 ,其中之“桃花”这一地理位置亦不宜坐实。而《桃
全文:《桃花记并》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前人多有研究且认识渐趋一致。而有关“桃花”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 ,认为 :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 ,将
追寻桃花:也谈陶渊明的《桃花记并
作者: 袁书会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佛经文体  小说 
描述:《桃花记并》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
全文:《桃花记并》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
与自然:陶渊明的言意之辨
作者: 陆杰峰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   
描述:通过对"言意之辨"切入生命的思索,陶渊明体悟到二元性的语言不可穷尽浑整圆一的真意,而要以开启真意显现的"自然"境域。其诗文正是这出"自然"的,简淡、醇美,又富有启示性。其生命亦是使真意显现的:勘破名、利、物欲,与天地运化融合,把握现实生活。可以说,陶渊明真正体践了"得意忘言"的澄明境界。
全文:通过对"言意之辨"切入生命的思索,陶渊明体悟到二元性的语言不可穷尽浑整圆一的真意,而要以开启真意显现的"自然"境域。其诗文正是这出"自然"的,简淡、醇美,又富有启示性。其生命亦是使真意显现的:勘破名、利、物欲,与天地运化融合,把握现实生活。可以说,陶渊明真正体践了"得意忘言"的澄明境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