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身世千古之谜
-
作者:
邓安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纪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柴桑 陶潜 中国文学史 江西省 陶渊明 颜延之 故里 公元 考证 宜丰
-
描述: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古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
-
全文: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古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朱东润先生在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持同一说法,国内其他陶渊明研究学者在介
-
陶渊明:一个任真自得的美学存在
-
作者:
杜现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陶渊明 和 任真 美 文化美学人格 古今对话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
-
论陶渊明、华兹华斯作品中的自然观念
-
作者:
许辉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比较文学 浪漫主义 田园诗歌
-
描述: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
-
全文: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
-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
作者:
黄谦 徐峰 来源:北京农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人园林 陶渊明 自然主义
-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
-
全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
-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论林逋的“陶渊明情结”
-
作者:
高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高趣 狷介乐道 闲适幽深 林逋
-
描述: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
-
全文: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者。
-
陶渊明:一个生态美学的文本
-
作者:
于东新 孙宏哲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治疗 "天人合一" 陶渊明 诗意生存 生态美学
-
描述:陶渊明"天人合一"生命观的内涵是"天人和谐",人依赖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同时,在这种物我为一的和谐中提升着人的心灵境界.为了说明,文章从"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酒意趣下的浅近自然"两方面来阐释.同时,陶和一般人一样,面对生活,他也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但经过一番诗意的"精神治疗"之后,最终达到了
-
全文:陶渊明"天人合一"生命观的内涵是"天人和谐",人依赖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同时,在这种物我为一的和谐中提升着人的心灵境界.为了说明,文章从"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酒意趣下的浅近自然"两方面来阐释.同时,陶和一般人一样,面对生活,他也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但经过一番诗意的"精神治疗"之后,最终达到了冲和静穆的境界.其途径有三:安时处顺、审美自足信念的思考;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定位;躬耕陇亩、自耕自资生活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一切使得陶成为了一个生态美学的文本.
-
哈佛怎么解读陶渊明?
-
作者:
杨小洲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阅读 陶渊明 哈佛 版本 文辞 读者 原作者 手抄本
-
描述:用秋水堂做书斋名号者,有明朝上海王国材与清代杭州高景潘二氏,从时间上说,离今天业已百余年。而当今另有秋水堂者,是设在哈佛的一处书房:此间盘桓萦绕皆是中国古代诗词,夫妻唱和大有人间仙侣况味,笑语情怀都系中国山水。又有
-
全文:用秋水堂做书斋名号者,有明朝上海王国材与清代杭州高景潘二氏,从时间上说,离今天业已百余年。而当今另有秋水堂者,是设在哈佛的一处书房:此间盘桓萦绕皆是中国古代诗词,夫妻唱和大有人间仙侣况味,笑语情怀都系中国山水。又有
-
论陶渊明的不执著
-
作者:
张瑞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五仕五隐 原因 不执著
-
描述:研究陶渊明的行藏是研究他内心思想的切入点之一,五仕五隐正是他“不执著”心态的体现。在他不执著的背后则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社会动荡、士风转变以及儒道思想的共同作用,而他的这些举动及人格魅力随着诗人影响的日渐扩大而影响了众多的中国文人。
-
全文:研究陶渊明的行藏是研究他内心思想的切入点之一,五仕五隐正是他“不执著”心态的体现。在他不执著的背后则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社会动荡、士风转变以及儒道思想的共同作用,而他的这些举动及人格魅力随着诗人影响的日渐扩大而影响了众多的中国文人。
-
论陶渊明的“不朽”价值追求
-
作者:
孟国中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儒外道 立德垂世 陶渊明 不朽 以文传世
-
描述: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
全文: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
陶渊明苏轼旷达之比较
-
作者:
李彩云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旷达 苏轼 差异
-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
-
全文: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