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巴蜀文学的边缘写作——从《陶渊明写〈挽歌〉》到《女人》
-
作者:
孙科 莉蓉 来源:红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挽歌 边缘性 巴蜀 四川 文学创作 陶渊明 反传统 郭沫若 重庆 边缘写作
-
描述:重庆,四川,这是独立而不分裂的文化板块,巴与蜀,这是剪而不断的血脉纽带。谈论重庆的文学,我们常常得联系四川,谈论现代的四川,我们也不得不参照
-
全文:重庆,四川,这是独立而不分裂的文化板块,巴与蜀,这是剪而不断的血脉纽带。谈论重庆的文学,我们常常得联系四川,谈论现代的四川,我们也不得不参照
-
美的追求者——陶渊明
-
作者:
蒋文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美 陶渊明 现实美 理想美
-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无疑以朴素直率、外似枯槁而内实膏腴的艺术境界垂名后世.他对现实美的发掘、情感美的讴歌、理想美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陶渊明,一个追求至美的陶渊明.
-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无疑以朴素直率、外似枯槁而内实膏腴的艺术境界垂名后世.他对现实美的发掘、情感美的讴歌、理想美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陶渊明,一个追求至美的陶渊明.
-
陶渊明的"真意"
-
作者:
李美歌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陶渊明 人格 真意
-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后世多赞颂其诗文精神的醇美真意.综观陶渊明的诗文及其入仕、出仕乃至归隐的过程,贯穿其中的都是这浓浓的"真意".本文从《饮酒》(其五)的"真意"入手,从而阐发"真意"不仅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而且是他人生的圭臬这一见解.
-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后世多赞颂其诗文精神的醇美真意.综观陶渊明的诗文及其入仕、出仕乃至归隐的过程,贯穿其中的都是这浓浓的"真意".本文从《饮酒》(其五)的"真意"入手,从而阐发"真意"不仅是陶渊明诗文的灵魂,而且是他人生的圭臬这一见解.
-
儒者性情——从三篇赋来看陶渊明
-
作者:
王大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陶渊明 儒者 屈原
-
描述: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
全文: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作者:
孙绍振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心理负担 园田居 语文学习 饮酒 孟浩然 外物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心灵
-
描述: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
-
全文: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
-
试论陶渊明对京派作家的影响
-
作者:
钱少武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京派作家 自然人格
-
描述:在现代文学众多流派中,京派作家所受陶渊明的影响是最多的。在京派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及艺术追求等方面,都可见到陶渊明的影子。京派文人通过对陶渊明独特的生命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吸纳和化用,撑起了现代文学世界中一片魅力独具的艺术天空。
-
全文:在现代文学众多流派中,京派作家所受陶渊明的影响是最多的。在京派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及艺术追求等方面,都可见到陶渊明的影子。京派文人通过对陶渊明独特的生命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吸纳和化用,撑起了现代文学世界中一片魅力独具的艺术天空。
-
陶渊明的“好名”解析
-
作者:
林阳华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淡泊 陶渊明 好名
-
描述:陶渊明具有"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和品性,同时也"好名",但是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他的"好名"主要表现在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来求名。而且他的"好名"又具有独特性。
-
全文:陶渊明具有"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和品性,同时也"好名",但是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他的"好名"主要表现在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来求名。而且他的"好名"又具有独特性。
-
陶渊明天师道信仰考辨
-
作者:
柏俊才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 影响 陶渊明 天师道
-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佛教、天师道教兴盛的晋、宋之际,他的思想主流是儒家,但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佛教、天师道的因素。受宗族、时代思潮、道俗交游的影响,陶渊明的确是信仰天师道的。
-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佛教、天师道教兴盛的晋、宋之际,他的思想主流是儒家,但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佛教、天师道的因素。受宗族、时代思潮、道俗交游的影响,陶渊明的确是信仰天师道的。
-
试论陶渊明的思想
-
作者:
李谷乔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思想 儒道
-
描述: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
全文: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
陶渊明苏轼旷达之比较
-
作者:
李彩云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旷达 苏轼 差异
-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
-
全文: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