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散文化”与“自然主义”―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特征
-
作者:
张节末 蔡建梅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主义 散文化 时序感
-
描述: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
-
全文: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
陶渊明的社会发展阶段观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风 桃源 仕隐 陶渊明 孔学 阶级论 社会发展阶段 群分 历史阶段 阶级社会
-
描述: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
全文: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恣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
-
陶渊明的社会发展阶段观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风 桃源 仕隐 陶渊明 孔学 阶级论 社会发展阶段 群分 历史阶段 阶级社会
-
描述: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
全文: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恣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
-
躬耕生活的真实记录——读陶渊明《乞食》
-
作者:
周建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借贷过程 清代 陶渊明 颜延之 古诗 生活贫困 遗赠 真实记录 新矛盾
-
描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清代张荫嘉《古诗赏析》云:"此向人借贷,感人遗赠留饮而作,题云‘乞食’,盖乞借于人以为食计,非真丐人食也。"其说颇确。乞食,并非
-
全文: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清代张荫嘉《古诗赏析》云:"此向人借贷,感人遗赠留饮而作,题云‘乞食’,盖乞借于人以为食计,非真丐人食也。"其说颇确。乞食,并非乞丐讨饭,而是向别人借贷。这是渊明确定躬耕自资遇到的新矛盾,他不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亲自参加许多劳动,而且还曾"灌畦鬻蔬"、"织絇纬萧"(颜延之《陶征士诔》),但效果极不理想,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稻子则
-
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叶芝《茵尼斯弗里湖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
-
作者:
侯腊一 来源:大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诗歌 隐逸诗人 园田居 陶渊明 浪漫主义 尼斯 孤岛 叶芝 象征主义
-
描述: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
-
全文: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了田园派诗体,其作品风格冲淡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并蕴含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浓厚的隐逸情怀。本文选取了两位诗人隐世诗歌的代表作《茵尼斯弗里湖岛》与《归园田居》(其一),旨在鉴赏佳作的同时,探讨其隐世情怀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以更加全面的解读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
-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上篇)——论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
-
作者:
孟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
-
全文: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无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
-
淡雅清丽 语短意长:陶渊明散文《游斜川序》赏析
-
作者:
王典馥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气 灵山 作者 物我 清新自然 散文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曾城 日月
-
描述: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素以清新自然、意蕴丰
-
全文: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素以清新自然、意蕴丰远的山水田园诗见称,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静,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自足、欣喜,早已令人体味到诗人超俗拔尘、物我皆忘的情趣。其实,陶渊
-
陶渊明韵文韵谱
-
作者:
石锓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韵字 韵部 独用 通押 韵例 韵 同用 韵摄 韵谱
-
描述: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全面分析了陶渊明诗赋辞赞述的用韵情况,发现晋宋时代的韵部与隋唐时代的韵部有如下不同:(一)假摄尚未从果摄分离出来;江摄尚未从通摄中分离出来。(二)蟹止两摄较为复杂;一方面,灰咍之通押(上古都为之部),佳皆齐支通押(上古为支微脂部);另一方面,咍灰皆齐同用(已混
-
全文: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全面分析了陶渊明诗赋辞赞述的用韵情况,发现晋宋时代的韵部与隋唐时代的韵部有如下不同:(一)假摄尚未从果摄分离出来;江摄尚未从通摄中分离出来。(二)蟹止两摄较为复杂;一方面,灰咍之通押(上古都为之部),佳皆齐支通押(上古为支微脂部);另一方面,咍灰皆齐同用(已混淆了上古支脂微的区别)。(三)山摄之元部与臻摄之魂痕二部合流。(四)遇摄之鱼虞模三部未分立。
-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哲学思想的相似之处
-
作者:
邱瑜毅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灵思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哲学思想 崇尚自然
-
描述: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
-
全文: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之一威廉·华兹华斯一直被称为湖畔诗人,这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自然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他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秉持的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而陶渊明作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有着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处世态度上都有着这样一种倾向--对自然的崇尚和尊敬.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为文学世界增添色彩的同时,也通过各自的作品为哲学世界增添奇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心"与"形"的抗争与融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学分析
-
作者:
尹玉珊 来源:广西教育B(中教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分析 心与形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
描述: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被欧阳修称为东晋唯一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在中,此篇也是陶渊明唯一被全文摘录之作.这说明无论是文人还是史家都认定此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目前,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而且被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是中学语文课堂中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课文.如何解读
-
全文: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被欧阳修称为东晋唯一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在中,此篇也是陶渊明唯一被全文摘录之作.这说明无论是文人还是史家都认定此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目前,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而且被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是中学语文课堂中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课文.如何解读这篇作品,吸取其思想与艺术精华,也由此成为每一位高校古代文学教师和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笔者仅就教学实践所及,略陈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