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韵文韵谱
作者: 石锓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韵字  韵部  独用  通押  韵例    同用  韵摄  韵谱 
描述: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全面分析了陶渊明诗赋辞赞述的用韵情况,发现晋宋时代的韵部与隋唐时代的韵部有如下不同:(一)假摄尚未从果摄分离出来;江摄尚未从通摄中分离出来。(二)蟹止两摄较为复杂;一方面,灰咍之通押(上古都为之部),佳皆齐支通押(上古为支微脂部);另一方面,咍灰皆齐同用(已混
全文: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全面分析了陶渊明诗赋辞赞述的用韵情况,发现晋宋时代的韵部与隋唐时代的韵部有如下不同:(一)假摄尚未从果摄分离出来;江摄尚未从通摄中分离出来。(二)蟹止两摄较为复杂;一方面,灰咍之通押(上古都为之部),佳皆齐支通押(上古为支微脂部);另一方面,咍灰皆齐同用(已混淆了上古支脂微的区别)。(三)山摄之元部与臻摄之魂痕二部合流。(四)遇摄之鱼虞模三部未分立。
浅说陶渊明诗酒精神
作者: 郭序文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本真存在  个体存在  传统思想  《拟挽歌辞》  陶渊明  知天乐命  诗酒精神  “真”  《陶渊明集序》 
描述:南山脚下,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头戴竹笠,腰悬酒壶、采菊于东篱之边,表现出一副知天乐命、悠然自得的神情.他就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的陶潜,一位为后世人所景仰、所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的田园诗派的先祖.陶渊明出身于世宦之家,家道中贫,幼年饱学《老》《庄》《六经》,深受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影
全文:南山脚下,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头戴竹笠,腰悬酒壶、采菊于东篱之边,表现出一副知天乐命、悠然自得的神情.他就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的陶潜,一位为后世人所景仰、所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的田园诗派的先祖.陶渊明出身于世宦之家,家道中贫,幼年饱学《老》《庄》《六经》,深受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影
公元四百零三年——论陶渊明的归隐
作者: 刘振伟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在公元 40 3年所作的诗 ,占了其一生诗作的六分之一强 ,表达了其归隐的强烈欲望 ,结合陶渊明一生的主要经历 ,便可知其归隐的主要原因乃是晋室情结 ,而他决定归隐的年份即此年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在公元 40 3年所作的诗 ,占了其一生诗作的六分之一强 ,表达了其归隐的强烈欲望 ,结合陶渊明一生的主要经历 ,便可知其归隐的主要原因乃是晋室情结 ,而他决定归隐的年份即此年
坦万虑以存诚 憩遥情于八遐——陶渊明《闲情赋》主题新论
作者: 张吕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王慎中  陶渊明  张自烈  无为而为  理想的幻灭  “闲”  《陶渊明集序》  五柳先生  《闲情赋》主题 
描述:悼当年之晚暮 恨兹岁之欲殚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渊明全集》在渊明年谱中将《闲情赋并序》一文定为二十七岁时所作。理由是该赋描写爱情的炽热特征表明它应为陶渊明未婚时的作品。逯立钦诠释的《陶渊明全集》(1979年版)以为该篇是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表达他政治理想的幻灭,应为彭泽致仕以后所作,还有的年谱将它系于
全文:悼当年之晚暮 恨兹岁之欲殚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渊明全集》在渊明年谱中将《闲情赋并序》一文定为二十七岁时所作。理由是该赋描写爱情的炽热特征表明它应为陶渊明未婚时的作品。逯立钦诠释的《陶渊明全集》(1979年版)以为该篇是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表达他政治理想的幻灭,应为彭泽致仕以后所作,还有的年谱将它系于三十岁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