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大化”与“空灵”:陶渊明与王维诗歌呈现的审美境界之比较
-
作者:
许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王维 陶渊明 "大化" "空灵" 禅宗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鼻祖,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二者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均选择归隐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归隐却又大有不同,陶渊明的归隐是彻底的,而王维则是半官半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鼻祖,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二者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均选择归隐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归隐却又大有不同,陶渊明的归隐是彻底的,而王维则是半官半
-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
-
作者:
许辉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蕴 平淡自然 田家语 陶渊明诗歌 语言风格 华兹华斯 韵味无穷 辞采 晋宋 审美世界
-
描述: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而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歌颂,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伟大诗人。二者都对所在时代之前的语言传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追求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但通过感悟、分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二者在语言风格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即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蓄而蕴藉
-
全文: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而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歌颂,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伟大诗人。二者都对所在时代之前的语言传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追求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但通过
-
辛弃疾与陶渊明
-
作者:
邓红梅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英雄失路 寓言 陶潜式 儒家理想主义
-
描述:辛弃疾与陶渊明,本来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前者继承的是屈子精神,后者延续的是庄子思想。然而,在辛弃疾中年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却越来越多地称引渊明,表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理性主义者的巨变。这是由辛弃疾所处的政治大气候、官场小环境及道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合力造成的。而透过这一变化,不仅能使人真正理解辛词词境、词
-
全文:辛弃疾与陶渊明,本来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前者继承的是屈子精神,后者延续的是庄子思想。然而,在辛弃疾中年以后的文学活动中,却越来越多地称引渊明,表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向理性主义者的巨变。这是由辛弃疾所处
-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之比较
-
作者:
杨菲 杨琴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诗 自然景物 山水诗派 陶渊明 田园诗 游赏 大地主 真我 永嘉 袁行霈
-
描述:在中国繁盛的诗坛上,曾出现两位泰斗,一个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而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他为永嘉太守时,每次游赏山水,从者动辄数百,以致被误解为盗贼。正如《
-
全文:在中国繁盛的诗坛上,曾出现两位泰斗,一个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
陶渊明的生存模式与艺术追求
-
作者:
高晶 来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模式 陶渊明 艺术追求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诗人,他以其独特的生存模式和艺术追求向后代士人展示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又出世甚远的境界。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他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守拙归田,成了一个洒脱恬谈、自耕自足的隐者。从儒士到隐者,陶渊明实现了人生的转换,寻到了生命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诗人,他以其独特的生存模式和艺术追求向后代士人展示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又出世甚远的境界。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他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守拙归田,成了一个洒脱恬谈、自耕自足的隐者。从儒士到隐者,陶渊明实现了人生的转换,寻到了生命与精神的止泊处——田园,并在其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品味。
-
语法隐喻与诗歌翻译: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为例
-
作者:
吴琪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法隐喻诗歌翻译陶渊明一致式隐喻式
-
描述:“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研究意义表达的重要概念,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来表示,意义的表达存在“一致式”与“隐喻式”。本文以陶渊明的诗歌《饮酒》(其五)英译为例,围绕“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译者选择,探讨了美国汉学家巴顿·华兹生和我国现代著名译家汪榕培的译文。研究表明:两者在语
-
全文:”和“隐喻式”的译者选择,探讨了美国汉学家巴顿·华兹生和我国现代著名译家汪榕培的译文。研究表明:两者在语言形式和意义层面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需要。
-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鹤小说《陶渊明写<挽歌>》
-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鹤小说《陶渊明写》
-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
论陶渊明的诗格与品格
-
作者:
陈长荣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语 陶诗 诗歌风格 诗格 魏晋风度 陶渊明 创作个性 诗经 文化人格 日常生活
-
描述:陶诗出现在晋宋诗坛上,这似乎是个奇迹,历代诗评家们对此都赞叹不已。宋代真德秀说,陶诗在《诗经》、《楚辞》之后而“为诗之根本准则。”①明人许学夷说:“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
-
全文:也,然已兆唐体矣。”“已兆唐体”者,是说陶诗已开唐诗之醇味;“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自为一源”者,则是说他的五言诗不摹仿前人,有着自身的独创性。从文学史上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前辈作家所提供的艺术积累而进行创
-
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及其人格凸现
-
作者:
关爱萍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凸现 诗歌意象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者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
-
全文:)”、“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者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只有将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陶渊明诗歌,才能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