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的日暮情结
-
作者:
严登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日暮情结 自然 文化符号 回归
-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屡次出现对日暮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他对日暮的一种依恋。本文把这种依恋概括为“日暮情结”,并依据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分析这种情结的生成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依恋其实就是其心路历程
-
全文: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屡次出现对日暮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他对日暮的一种依恋。本文把这种依恋概括为“日暮情结”,并依据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分析这种情结的生成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依恋其实就是其心路历程
-
论田园诗对陶渊明生命存在的意义
-
作者:
王长顺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存在 田园诗
-
描述:把田園生活題材帶進詩歌,是陶淵明對中國文學思想史的重要貢獻之一。田園詩對於陶淵明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於:田園詩是其對生命進行終極追問,尋找新的生命歸宿的手段;是其消解生命悲劇意識,對現實進行超越的方式,使其生命詩意的安居,並與自然融為一體。
-
全文:把田園生活題材帶進詩歌,是陶淵明對中國文學思想史的重要貢獻之一。田園詩對於陶淵明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於:田園詩是其對生命進行終極追問,尋找新的生命歸宿的手段;是其消解生命悲劇意識,對現實進行超越的方式,使其生命詩意的安居,並與自然融為一體。
-
陶渊明之隐——中国古代隐文化之典范
-
作者:
田耿辉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 陶渊明 于世之隐 止泊之隐
-
描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隐士,陶渊明之归隐既是"止泊之隐",又是"于世之隐"。其"止泊之隐"不仅是陶渊明寻找的精神的故乡与归宿,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成为魏晋玄学的主流;其"济苍生"之志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使陶隐在众多隐文化现象中成为典型代表之一而垂范后世。
-
全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隐士,陶渊明之归隐既是"止泊之隐",又是"于世之隐"。其"止泊之隐"不仅是陶渊明寻找的精神的故乡与归宿,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成为魏晋玄学的主流;其"济苍生"之志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使陶隐在众多隐文化现象中成为典型代表之一而垂范后世。
-
《形影神》与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
-
作者:
胡大雷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制 玄理 形影神
-
描述: 世人认为陶渊明诗有玄言意味,其述说形式有三:一是以人物在自然景物中的活动述说玄理,二是写出自然景物对玄理而言的比拟意味,三是直述玄理。其《形影神》称影依形生,不同意郭象的“自生、自尔、自化”思想,表现在诗作中,即述说玄理要依托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这就是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
-
全文: 世人认为陶渊明诗有玄言意味,其述说形式有三:一是以人物在自然景物中的活动述说玄理,二是写出自然景物对玄理而言的比拟意味,三是直述玄理。其《形影神》称影依形生,不同意郭象的“自生、自尔、自化”思想,表现在诗作中,即述说玄理要依托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这就是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
-
陶渊明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新论―对《桃花源记》主旨的一种剖析
-
作者:
杨燕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道统 儒家
-
描述:陶淵明身處南北朝之亂世,而以《桃花源記》隱括儒家大同至德境界,使後人得以獲得一種重要的理想寄托與心理安慰,其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上承周孔,下啟宋明,其地位與作用當介於漢唐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之間,同為儒家重要先賢人物。
-
全文:陶淵明身處南北朝之亂世,而以《桃花源記》隱括儒家大同至德境界,使後人得以獲得一種重要的理想寄托與心理安慰,其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上承周孔,下啟宋明,其地位與作用當介於漢唐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之間,同為儒家重要先賢人物。
-
鸟意象与陶渊明玄学思想的形成探析
-
作者:
王玉娇 来源: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鸟意象 玄学思想
-
描述: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了解其玄学思想形成的切入点。
-
全文: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了解其玄学思想形成的切入点。
-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
-
作者:
龚爱华 任芳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美学欣赏 林语堂的翻译观
-
描述: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
-
全文: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
-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略论
-
作者:
童李君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陶渊明 慧远 桓玄
-
描述: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
全文: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
浅析陶渊明《闲情赋》
-
作者:
王英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闲情赋》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闲情赋》的“闲”字应解释为“清闲”;此赋应创作于陶渊明归隐后之一两年的时间内;其主旨既不是表达爱情,也不是寄托政治寓意,而是作者在悠闲适意的田园生活中阅读前人之作的即兴之作。
-
全文:陶渊明《闲情赋》的“闲”字应解释为“清闲”;此赋应创作于陶渊明归隐后之一两年的时间内;其主旨既不是表达爱情,也不是寄托政治寓意,而是作者在悠闲适意的田园生活中阅读前人之作的即兴之作。
-
浅谈张孝祥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张顺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孝祥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对张孝祥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其对苏辛词风的过渡作用和其爱国思想的研究上。事实上,张孝祥在高洁的人格上,归去的思想上,山水田园诗词的创作上,菊和酒等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对陶渊明接受的方面。至于张孝祥豪放词的创作则可以视为对陶渊明“金刚怒目”式作品的继承。
-
全文:对张孝祥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其对苏辛词风的过渡作用和其爱国思想的研究上。事实上,张孝祥在高洁的人格上,归去的思想上,山水田园诗词的创作上,菊和酒等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对陶渊明接受的方面。至于张孝祥豪放词的创作则可以视为对陶渊明“金刚怒目”式作品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