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用“还原法”教读古诗文--由陶渊明《饮酒》教学说开去
-
作者:
陶冬生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说 《饮酒》 还原法 陶渊明 古诗文 中华传统文化 教读
-
描述:当下,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引领学生重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倡导者的初衷也许是想让中华优秀文化能得以传承,用经典来浸润祖国未来花朵的心灵。这样的宗旨值得推崇,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遗憾地发现,很多时候“吟诵经典”的活动呈现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表演高于领悟,甚至有时还出现了与作
-
全文:当下,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引领学生重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倡导者的初衷也许是想让中华优秀文化能得以传承,用经典来浸润祖国未来花朵的心灵。这样的宗旨值得推崇,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遗憾地发现,很多时候“吟诵经典”的活动呈现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表演高于领悟,甚至有时还出现了与作品本意相悖的谬论。
-
浅论陶渊明的祭文
-
作者:
罗丹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祭文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文化价值
-
描述:陶渊明一直以田园派诗歌鼻祖著称,他的诗歌恬静清淡;后人对他的文书评价也很高,其中以《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从内容与艺术风格入手,分析了陶渊明三篇祭文及其隐藏的文化价值。
-
全文:陶渊明一直以田园派诗歌鼻祖著称,他的诗歌恬静清淡;后人对他的文书评价也很高,其中以《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从内容与艺术风格入手,分析了陶渊明三篇祭文及其隐藏的文化价值。
-
读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论
-
作者:
任为 来源:青年作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自然景物 士不遇赋 仕途坎坷 伤时 陶令 散句 写作时间 司马德宗 诗以言志
-
描述:前辈专家学者大多数根据《归去来兮辞》并联系其他归隐问题的诗文散句,来说明陶令的归隐是对仕宦生活的厌倦生恶,这一点似无可争。但是因为《归去来兮辞》写于归隐问题获得解决以后,歌颂自然景物的美好和解脱束缚后的愉快心情,并没有表现他的伤时感怀。在其他的诗文散句中,因为时间难以确定,内容又很零散,就使得在分析
-
全文:前辈专家学者大多数根据《归去来兮辞》并联系其他归隐问题的诗文散句,来说明陶令的归隐是对仕宦生活的厌倦生恶,这一点似无可争。但是因为《归去来兮辞》写于归隐问题获得解决以后,歌颂自然景物的美好和解脱束缚后的愉快心情,并没有表现他的伤时感怀。在其他的诗文散句中,因为时间难以确定,内容又很零散,就使得在分析上有了进一步落实的难度,结果自然会令人感到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主张上述观点的很多文章里,征
-
论范泰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
吕辛福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士 陶渊明 张长公 范泰
-
描述: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陶渊明人品出发,独具慧眼发现陶诗中的高士内涵,并在创作中加以体认,无论是《张长公赞》还是《九月九日诗》
-
全文: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陶渊明人品出发,独具慧眼发现陶诗中的高士内涵,并在创作中加以体认,无论是《张长公赞》还是《九月九日诗》,都能从中发现陶渊明的影响。在南朝陶渊明接受史视野中,范泰、鲍照和江淹三人构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创作接受历程,范泰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不应忽视,彰显范泰的作用,可以完善我们对南朝陶渊明接受现状的认识。
-
自传与陶渊明的文体革新
-
作者:
刘桂鑫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革新 自传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典范形象是其自觉运用文章建构起来的产物。《五柳先生传》《自祭文》等文章构成了一个自传系列,展示了其突破理想化、类型化自我,寻求真实自我的艰难过程。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在于追求天真纯朴过程中所展现的自我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多重冲突。植根于强健自我意识的自传冲动与直面自我的勇气,使陶渊明对传统的文
-
全文:陶渊明的典范形象是其自觉运用文章建构起来的产物。《五柳先生传》《自祭文》等文章构成了一个自传系列,展示了其突破理想化、类型化自我,寻求真实自我的艰难过程。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在于追求天真纯朴过程中所展现的自我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多重冲突。植根于强健自我意识的自传冲动与直面自我的勇气,使陶渊明对传统的文体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革新。
-
自传与陶渊明的文体革新
-
作者:
刘桂鑫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革新 自传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典范形象是其自觉运用文章建构起来的产物。《五柳先生传》《自祭文》等文章构成了一个自传系列,展示了其突破理想化、类型化自我,寻求真实自我的艰难过程。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在于追求天真纯朴过程中所展现的自我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多重冲突。植根于强健自我意识的自传冲动与直面自我的勇气,使陶渊明对传统的文
-
全文:陶渊明的典范形象是其自觉运用文章建构起来的产物。《五柳先生传》《自祭文》等文章构成了一个自传系列,展示了其突破理想化、类型化自我,寻求真实自我的艰难过程。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在于追求天真纯朴过程中所展现的自我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多重冲突。植根于强健自我意识的自传冲动与直面自我的勇气,使陶渊明对传统的文体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革新。
-
提壺撫寒柯,遠望復何爲:論陶淵明的《飲酒二十首並序》
-
作者:
陳岸峰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詩人 温汝能 九首 到溉 清潭 提壺 卒年 任放 昭明太子 游國恩
-
描述:一前言在文學史的書寫中,陶淵明(元亮,約365—427)乃田園詩人,魏、晉時代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因爲他死後不久,即獲得了一位極之有影響力的知音,那便是昭明太子蕭統(施德,501—531)。蕭統在《陶
-
全文:一前言在文學史的書寫中,陶淵明(元亮,約365—427)乃田園詩人,魏、晉時代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因爲他死後不久,即獲得了一位極之有影響力的知音,那便是昭明太子蕭統(施德,501—531)。蕭統在《陶
-
琴之妙趣,心明足矣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
作者:
王笑微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魏晋贤士陶渊明的诗文随世而传。在他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观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观点产生、形成、正确与否的猜测和认知。本文以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陶渊明不被世俗所困、规避于尘世的性格情操,及其他所作“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等诗文
-
全文:魏晋贤士陶渊明的诗文随世而传。在他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观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观点产生、形成、正确与否的猜测和认知。本文以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陶渊明不被世俗所困、规避于尘世的性格情操,及其他所作“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等诗文为依据,推断出陶氏“解音”,且他不否定音声,而追求超脱于“弦上声”的心境。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的提出,体现出佛教禅学中的“无所得故为得”“色即是空”、道家中的“大音希声”等思想。也体现出陶渊明视琴如知己的心境,以及他同魏晋时期其他贤士“得意而忘形”的共性。
-
[0图]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 08 陶渊明
-
作者:
章衣萍 来源:北京:团结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名人小时候成长的故事。全书采用浅显的白话文和有趣的叙述风格,使少年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趣味。书籍配以精美的插图,旨在提高儿童阅读乐趣。儿童在读书的同时亦可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章衣萍先生在精彩处更是采用儿童易懂的文笔积极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培养儿童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
全文: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名人小时候成长的故事。全书采用浅显的白话文和有趣的叙述风格,使少年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趣味。书籍配以精美的插图,旨在提高儿童阅读乐趣。儿童在读书的同时亦可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章衣萍先生在精彩处更是采用儿童易懂的文笔积极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培养儿童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
陶渊明的人伦之乐
-
作者:
肖蕴倩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情结 陶渊明 父亲情怀 人伦之乐
-
描述:陶渊明作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给人以高蹈出世的倾向性感觉,其实他并不缺乏人伦之乐。细读其诗文,我们觉得陶渊明有着浓重的家庭情结,并且与邻里相处和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陶渊明,以及深刻理解其主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
全文:陶渊明作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给人以高蹈出世的倾向性感觉,其实他并不缺乏人伦之乐。细读其诗文,我们觉得陶渊明有着浓重的家庭情结,并且与邻里相处和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陶渊明,以及深刻理解其主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