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行知与陶渊明
作者: 王文岭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陶渊明  陶行知 
描述: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探求教育救国的道路。陶行知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逸文人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中吸取营养,其人格魅力感召后世,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隐士人格精神的接受,对于当代教师人格教育应有所裨益。
全文: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探求教育救国的道路。陶行知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逸文人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中吸取营养,其人格魅力感召后世,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隐士人格精神的接受,对于当代教师人格教育应有所裨益。
陶渊明:一种修辞学的阅读
作者: 吴琼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陶渊明  修辞学 
描述: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陶渊明被视为隐逸之宗,陶渊明的诗文也被看做是作者心迹的写照。本文立足于"文"的修辞效果,运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陶诗作互文性的阅读,从陶渊明的身份认同、仕隐之辩、固穷守节之心等方面揭示了他的飘逸形象与他的写作策略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全文: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陶渊明被视为隐逸之宗,陶渊明的诗文也被看做是作者心迹的写照。本文立足于"文"的修辞效果,运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陶诗作互文性的阅读,从陶渊明的身份认同、仕隐之辩、固穷守节之心等方面揭示了他的飘逸形象与他的写作策略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论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
作者: 马银华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委运任化  自然 
描述: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全文: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从《拟挽歌辞》看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黄佳佳  来源: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拟挽歌辞》  陶渊明 
描述:《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全文:《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论陶渊明的自然人生
作者: 马银华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故乡  诗意生活  文明异化  自然田园 
描述: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全文: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出仕与归隐——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
作者: 吕海英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飞鸟意象 
描述: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群体的个体自由。这两种"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而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从
全文: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群体的个体自由。这两种"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而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从飞鸟意象中得到证实。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陶渊明 郭建平解评  来源: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古典文学  年代:  中国  古典文学(地点: 
描述:博学工作室:本书从诗人普及选本的角度,选录其诗歌作品,对作品进行题解,且进行评析,并介绍其部分赋辞、记、传、疏等作品。
全文:博学工作室:本书从诗人普及选本的角度,选录其诗歌作品,对作品进行题解,且进行评析,并介绍其部分赋辞、记、传、疏等作品。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之比较
作者: 张梅雪  来源: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纵浪大化  敬畏 
描述:中国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华兹华斯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都崇尚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 ,笔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 ,通过分析两位诗人诗歌及所处的社会人文背景 ,指出二者在实质内容上的区别 ,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全文:中国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华兹华斯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都崇尚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 ,笔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 ,通过分析两位诗人诗歌及所处的社会人文背景 ,指出二者在实质内容上的区别 ,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
作者: 雷丹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意蕴    陶渊明  象征意义  飞鸟意象  人格形象 
描述:飞鸟意象一直是诗人陶渊明作品中的主角。通过对陶渊明诗中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领悟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一起深沉地感动着我们。
全文:飞鸟意象一直是诗人陶渊明作品中的主角。通过对陶渊明诗中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领悟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一起深沉地感动着我们。
“渊明吾所师”与“出处依稀似乐天”——论苏轼对陶渊明和白居易的接受
作者: 张再林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居易  陶渊明  苏轼  接受 
描述:的“中隐”文化心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轼之能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文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与他对陶、白
全文:的“中隐”文化心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轼之能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文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与他对陶、白二人的这种接受态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