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崔致远对陶渊明形象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崔雄权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崔致远 文化内涵 陶渊明
-
描述:崔致远通过《昭明文选》、晚唐文人、同来的新罗留学生等途径接受了陶渊明形象,并汲取了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激情与艺术营养。在诗歌文本中,崔致远与陶渊明一样,呈现出了富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诗酒风流。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寻找和解读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文化精神。
-
全文:崔致远通过《昭明文选》、晚唐文人、同来的新罗留学生等途径接受了陶渊明形象,并汲取了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激情与艺术营养。在诗歌文本中,崔致远与陶渊明一样,呈现出了富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诗酒风流。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寻找和解读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文化精神。
-
陶渊明,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归去来兮图》明朝李在《陶渊明像》明朝王仲玉时间:4月7日星期一19:00地点:温州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主讲:袁行霈(北京大学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主题:《中国绘画史上的陶渊明》简介:袁行霈,男,1936年4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中文系教授,
-
全文:《归去来兮图》明朝李在《陶渊明像》明朝王仲玉时间:4月7日星期一19:00地点:温州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主讲:袁行霈(北京大学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主题:《中国绘画史上的陶渊明》简介:袁行霈,男,1936年4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中文系教授,
-
中西文人归隐行为的文化阐释:陶渊明与梭罗之归隐行为比较
-
作者:
王国喜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跨文化交流 文化传统 梭罗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湖》。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部分异同点。探究比较二人行隐逸为的思想渊源将有利于推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交流和
-
全文: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湖》。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
-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
作者:
雷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陶渊明 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
描述: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
-
全文: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是阐释的前提,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解释则是对原文的阐发。因而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与翻译有着不解之缘。在文学翻译中,阐释学既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理解艺术形式和揭示隐含意义的过程。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具有时间体系的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性的认识,一部作品原作者的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原作品的意识。理解活动是个人视域与历史视域的融合,文学翻译是主体间(译者和原作者)通过对象(文本)的互相沟通、对话。本文尝试以伽达默尔的主要观点“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为理论基础,对陶渊明诗集的中外两个不同的译本(汪榕培译本和William Acker译本)的一些例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理论与译本分析的结...
-
桃花源寻梦——陶渊明《桃花源记》评析
-
作者:
谢百中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赞美诗 农村生活 人生理想 精神实质
-
描述:《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之趣的精神实质,是以农耕的实践去谋求与自然冥合无间的健康的人生理想,所以他的理想才生动明快,欣然有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自然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永恒主题,在这种自然观指导下的理想与追求越过时空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依然吸引着我们就不足为怪了。
-
全文:《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之趣的精神实质,是以农耕的实践去谋求与自然冥合无间的健康的人生理想,所以他的理想才生动明快,欣然有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自然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永恒主题,在这种自然观指导下的理想与追求越过时空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依然吸引着我们就不足为怪了。
-
超脱还是观望:由陶渊明的祭文盘点其生命意识
-
作者:
毛炜炜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祭文 陶渊明
-
描述:在陶渊明的《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中透露了两种不同的生死观,在这两种相悖的生死观的对比中体现了其真实的生命意识,即在对世间政治、人事、生死的观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表面的超脱,而在实际上,他仍然执著于人世,对政治、人情都不能完全地忘却。
-
全文:在陶渊明的《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三篇祭文中透露了两种不同的生死观,在这两种相悖的生死观的对比中体现了其真实的生命意识,即在对世间政治、人事、生死的观望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表面的超脱,而在实际上,他仍然执著于人世,对政治、人情都不能完全地忘却。
-
从陶渊明到王维看古代文人对生存状态的追寻
-
作者:
蒲华军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名 生存状态 悬置
-
描述:对生存状态的追寻不仅是现代工业文明所深思探究的问题,亦是古时农耕文明所追逼迫问的疑点。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儒、道、佛,在其最深处都指向了生命状态。从陶渊明到王维,正反映出古代文人从无名到超越的一种对生存状态的追寻历程。
-
全文:对生存状态的追寻不仅是现代工业文明所深思探究的问题,亦是古时农耕文明所追逼迫问的疑点。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儒、道、佛,在其最深处都指向了生命状态。从陶渊明到王维,正反映出古代文人从无名到超越的一种对生存状态的追寻历程。
-
陶渊明与酒
-
作者:
张帆 来源:少年读者(学语文小学1-2年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 明诗 陶渊明 第一人
-
描述: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入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
全文: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入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
死亡与栖居: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比较研究
-
作者:
李潇云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死亡 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 本真
-
描述:虽然中西思想背景迥异,但差异不应成为无法逾越的天堑.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境域,追问人的理想生存状态是海德格尔的死亡观、诗意栖居与陶渊明的诗理相通处,在返真之路上,诗、思殊途同归.
-
全文:虽然中西思想背景迥异,但差异不应成为无法逾越的天堑.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境域,追问人的理想生存状态是海德格尔的死亡观、诗意栖居与陶渊明的诗理相通处,在返真之路上,诗、思殊途同归.
-
试论陶渊明的隐逸思想与审美追求
-
作者:
孟亚梅 来源: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思想 审美追求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里在分析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基础上,以部分诗文就陶渊明与自然、他的人格与理想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审美化的追求,表明了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作出的哲学思考。
-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里在分析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基础上,以部分诗文就陶渊明与自然、他的人格与理想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审美化的追求,表明了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作出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