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回归田园的灵魂——不惑之年重读陶渊明
-
作者:
李玥 来源:金沙江文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
-
全文: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并在无意闻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神境界,一切融于自然,一切发端自然,包括你的爱,你的诗.你的思想。
-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形而下 形而上 “有” “言意之辨” 陶渊明 魏晋玄学 “无” 论题
-
描述:“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
-
全文:“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40章注)。[第一段]
-
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多维比较
-
作者:
何念龙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浪漫诗人 隐士诗人
-
描述: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
-
全文: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
-
全文:"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第40章注)~①。
-
论杜甫与陶渊明的诗学关系
-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学关系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
-
全文: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
何为“大隐”——析阮籍、嵇康、陶渊明之隐逸
-
作者:
董淑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 隐逸 嵇康 阮籍
-
描述: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
-
全文:中国魏晋时期政权不稳,朝代更替频仍,玄学老庄之学大盛,知识分子个性生命意识觉醒,他们鄙弃传统的束缚人性自由的儒家道德规范,甘愿退避名利场选择隐逸生活。阮籍隐于朝、嵇康隐于市而陶渊明隐于林。相比较而言,阮籍隐于朝市最接近于权贵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与当权者有着诸多年连,受到庇护的同时威逼也同样深重,造成了其内心莫大的恐惧不安和隐逸生活的不彻底性;嵇康隐于市,虽不身仕乱朝却也享有特殊待遇,需要时时处处谨遵“谨慎”的处事原则,个性自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最终获罪被斩;只有陶渊明远离官场杂事,归隐山林,身心和谐地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精神上的超脱。所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于山林的方式才堪称为“大隐”。
-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
-
作者:
龚爱华 任芳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美学欣赏 林语堂的翻译观
-
描述: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
-
全文: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他所译的陶渊明名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来解读其英译《归去来兮辞》,认为该译作是译者与原作者情感互通的产物,具有准确传神美、句式变化美及音韵节奏美等特点。
-
自然与自由——论陶渊明“自然说”与郭象哲学的关系
-
作者:
李昌舒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性分 化 自由 自然
-
描述:陶渊明思想的主旨是自然。道家哲学中,自然主义思想最彻底、最突出的是郭象哲学。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组诗的分析,可以看出,陶渊明任运自然的人生态度深受郭象哲学影响。二者所讲的自然又有不同之处,陶渊明之自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庄子和郭象的继承与创新。从总的倾向来看,由自然而自由是陶渊明与郭象的共同
-
全文:陶渊明思想的主旨是自然。道家哲学中,自然主义思想最彻底、最突出的是郭象哲学。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组诗的分析,可以看出,陶渊明任运自然的人生态度深受郭象哲学影响。二者所讲的自然又有不同之处,陶渊明之自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庄子和郭象的继承与创新。从总的倾向来看,由自然而自由是陶渊明与郭象的共同思想。
-
老庄思想和隐逸文学——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的比较为中心
-
作者:
赵莹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隐逸文学
-
描述: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
-
全文: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上都被称为“乱世”,为了避乱,文人们放弃世俗生活,而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当时的...
-
陶渊明与屈原作品比较赏析
-
作者:
杨迎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比较赏析 隐逸诗人 《杂诗》 陶渊明 屈原作品 田园诗人 《拟古》
-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
-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