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归鸟意象与陶渊明的自然哲学观
-
作者:
李迎新 来源:理论观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陶渊明 人的自然化 归鸟意象
-
描述:陶渊明诗歌意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着他一生中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 ,构建了向往“人的自然化”的审美境界 ,从中体现其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同时 ,陶渊明也夹锐地指出 ,在异化的社会中 ,知识分子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家园
-
全文:陶渊明诗歌意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着他一生中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 ,构建了向往“人的自然化”的审美境界 ,从中体现其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同时 ,陶渊明也夹锐地指出 ,在异化的社会中 ,知识分子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家园
-
陶渊明“任真自得”的人格特点及对诗作的影响
-
作者:
杨德山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真自得 契合 自然
-
描述:“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与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与诗人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
全文:“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与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与诗人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
苏轼对陶渊明《闲情赋》评价之正解
-
作者:
张子刚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闲情赋 苏轼 正解
-
描述:历来人们对苏轼评价陶渊明《闲情赋》的一段话 ,都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其实 ,苏轼这段话 ,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前边的意思是说 ,《闲情赋》是一篇象《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一样的“好色而不淫”的爱情赋 ;后边的意思是说 ,《闲情赋》是一篇象屈原《离骚》一样的借写追求美人以抒写追求政治理想的有寄托的赋
-
全文:历来人们对苏轼评价陶渊明《闲情赋》的一段话 ,都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其实 ,苏轼这段话 ,前后观点并不一致。前边的意思是说 ,《闲情赋》是一篇象《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一样的“好色而不淫”的爱情赋 ;后边的意思是说 ,《闲情赋》是一篇象屈原《离骚》一样的借写追求美人以抒写追求政治理想的有寄托的赋
-
论陶渊明饮酒的文化意蕴
-
作者:
鲁克兵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无待之酒 有待之酒 陶渊明 饮酒精神
-
描述:该文借用庄子《逍遥游》中"无待"理念,划分出有待与无待两个哲学范畴,说明因人们对其取舍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以此为基础,归纳出陶渊明之酒对立统一的两大特质:有待之酒和无待之酒.于是陶渊明精神冲突的客观性、文化性、内在性、强烈性便?
-
全文:该文借用庄子《逍遥游》中"无待"理念,划分出有待与无待两个哲学范畴,说明因人们对其取舍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以此为基础,归纳出陶渊明之酒对立统一的两大特质:有待之酒和无待之酒.于是陶渊明精神冲突的客观性、文化性、内在性、强烈性便?
-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
作者:
白振奎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歌 陶渊明
-
描述:本文题目为《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文章拈出“新自然观”与“天才自然观”这两个大的范畴,贯穿全文加以比较。“新自然观”与“天才自然观”分别是了解陶渊明、谢灵运人生态度及艺术观念的两条红线。受魏晋玄学思潮影响,及陶谢自身经历、质趣、人格等因素制约,陶谢分别形成了同中见... >> 详细
-
全文:本文题目为《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文章拈出“新自然观”与“天才自然观”这两个大的范畴,贯穿全文加以比较。“新自然观”与“天才自然观”分别是了解陶渊明、谢灵运人生态度及艺术观念的两条红线。受魏晋玄学思潮影响,及陶谢自身经历、质趣、人格等因素制约,陶谢分别形成了同中见... >> 详细
-
试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
-
作者:
袁伯诚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天自愉 不求甚解 复归自然 生命体验 玄学
-
描述:陶渊明自谓“好读书 ,不求甚解”。他把读书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以对知识的索取为目的 ,而是以自己的人生去“会意”古人、他人人生的一种契合中的生命体验 ,从中进入一种宇宙真际的境界 ,获得人生“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读书方式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 ,而把作为两汉“异端”旗帜的道家“
-
全文:陶渊明自谓“好读书 ,不求甚解”。他把读书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以对知识的索取为目的 ,而是以自己的人生去“会意”古人、他人人生的一种契合中的生命体验 ,从中进入一种宇宙真际的境界 ,获得
-
南宋遗民对陶渊明形象的重新阐释
-
作者:
方勇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谈艺录》 南齐 魏晋南北朝 萧统 诗文创作 遗民 《陶渊明集序》 钟嵘《诗品》 南宋 《文心雕龙·才略》
-
描述:《诗品》虽然提到了他,却仅将他的诗作列为中品。在南北朝时期,对陶渊明评价最高的是萧统。他说:读渊明之文者,
-
全文:《诗品》虽然提到了他,却仅将他的诗作列为中品。在南北朝时期,对陶渊明评价最高的是萧统。他说: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啬之意怯,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
挣扎在仕与隐之间的痛苦灵魂——读陶渊明《杂诗》(其二)
-
作者:
孙明君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杂诗 中国 文学研究
-
描述: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入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长期以来,历代士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针对这种误解
-
全文: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入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长期以来,历代士人多把陶渊明
-
陶渊明咏史诗试论
-
作者:
韦春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主题内涵 咏史诗 咏史方式 咏史风格
-
描述:陶氏咏史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内蕴丰厚 ,主题内涵主要包括 :表易代之际慷慨幽愤的情怀 ;显表达其对归隐之路的自我体认和固穷安贫的精神理念 ;以史抒写其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等。不仅如此 ,陶氏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
-
全文: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方面。基于主题内涵和艺术成就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陶氏把至左思手中成熟起来的咏史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
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
全文: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