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由“任真适性”到“身心相离”——从创作心态看陶渊明与王维田园诗之不同
作者: 赵雅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真适性  创作心态  王维  陶渊明  身心相离 
描述:陶渊明与王维同为田园诗人,但他们写作和对待田园诗的心态却有较大的区别。陶任真适性,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其诗歌风格表现为拙朴自然。而王维则是以赏爱的态度去观照田园,具有极强的文人化倾向,其风格相应表现为秀美雅致。
全文:陶渊明与王维同为田园诗人,但他们写作和对待田园诗的心态却有较大的区别。陶任真适性,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其诗歌风格表现为拙朴自然。而王维则是以赏爱的态度去观照田园,具有极强的文人化倾向,其风格相应表现为秀美雅致。
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价值
作者: 王琳 李艳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魏古诗  艺术价值  文学接受  南朝诗歌 
描述:诗的创作态度、艺术手段条分缕析,对我们正确认识陶诗在诗歌史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六朝诗歌的面目与流变,乃至
全文:诗的创作态度、艺术手段条分缕析,对我们正确认识陶诗在诗歌史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六朝诗歌的面目与流变,乃至正确认识唐诗高峰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的不同体现
作者: 白凤欣 姜红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 
描述: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不同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意义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实践,实现了玄学观念的“自然”向具体客观的自然界的延伸,达到了心性自然与实在
全文: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不同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意义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实践,实现了玄学观念的“自然”向具体客观的自然界的延伸,达到了心性自然与实在
中国历史上的陶渊明绘事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绘事  赵孟頫  李公麟 
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首先在唐代入画。其画表现的是仙人的生活,风格以“魁奇”出俗为主,与宋代的淡远风格不同。历史上第一位有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第二位是元代赵孟頫,他对李公麟画法有继承也有开拓。宋元人请陶入画与他们崇敬陶渊明的态度密切相关。明清两代与陶渊明相关的画很多,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是很
全文:开拓。宋元人请陶入画与他们崇敬陶渊明的态度密切相关。明清两代与陶渊明相关的画很多,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是很有特色的一家。历史上的陶渊明绘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是多方面的:如它表明陶渊明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初探
作者: 裴金华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饮酒  影响  陶渊明  内容 
描述: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思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
全文: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陶渊明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作者: 尹彦维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诗歌  人生态度  陶渊明  唐代  门阀制度  语文  社会理想  背景知识  文人 
描述: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政治腐败、门阀制度盛行的东晋时期。他经过多次努力,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于是对污浊现实彻底绝望,决然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并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他开创了田园诗体,为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文坛带来了现实内容和生机。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这样评价:“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但又悠然南山
全文:的文坛带来了现实内容和生机。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这样评价:“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但又悠然南山。”他这样超脱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后人的崇敬。他诗文中那份恬淡平和的情感所透射出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影响了中国后代文人,成为后代文人借以安慰自己失意心灵的良药。在他之后,唐文人就深受其影响。[第一段]
陶渊明觉醒的艺术
作者: 林汉精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隐  生命境界  觉醒  陶渊明  自然 
描述: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命的觉醒,意味着诗人回到了生命的本体状态,也即是人性本
全文:的觉醒与回返,是对生命的局限,使得生命陷入沉寂状态:其实,诗人把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且新意盎然。陶渊明能回归与保持生命的本真,这和他的人性观、生死观、自然观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他躬耕田园,勤劳
[0图]陶渊明年谱
作者:   王质撰 许逸民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晋、宋易代之际篡乱史实的目击者,虽然不曾有过慷慨激昂的表示,但对于世事也并未全然遗忘和冷淡。如鲁迅先生已指出的,陶集中述酒一篇就是说当时政治的。另据考证,赠羊长史一篇则是他听到刘裕收复长安、洛阳的消息后所写,诗中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u。九域甫
全文:他听到刘裕收复长安、洛阳的消息后所写,诗中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u。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可见他对全国统一事业也是关心的。况且陶渊明在易代之际,采取“拂衣归田里”的处世态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