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小国寡民”到“世外桃源”——浅论老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
作者:
郑广智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为 真率自然 委运任化 天乐 虚静
-
描述:生存环境与老、庄相似的陶渊明,在思想与文学创作上汲取了老、庄思想中批判现实的积极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方法和创作风格。同时,他参照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构筑了自己“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乐园。此外,其自然大化的宇宙观、“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也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主张真率自然
-
全文:生存环境与老、庄相似的陶渊明,在思想与文学创作上汲取了老、庄思想中批判现实的积极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方法和创作风格。同时,他参照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构筑了自己“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乐园。此外
-
陶渊明人格思想文化初探——兼谈陶渊明与赏石文化
-
作者:
吕桦 钟小根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醉石 赏石文化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陶学”与“红学”“敦煌学”并称中国三大学派。陶渊明人格魅力表现在具有崇尚节义的高尚品德。《归园田居》表达返回自然的喜悦,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陶诗美学思想孕育了陶渊明的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等美学思想。陶渊明赏石文化对中国赏石文化产生
-
全文:。陶诗美学思想孕育了陶渊明的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等美学思想。陶渊明赏石文化对中国赏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第一石——醉石是史载最早被文化人命名的第一块纪念石,据此陶渊明被称为“赏石祖师
-
陶渊明农事诗作中所见渊明思想
-
作者:
朱路昕 来源:酒城教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精神 农事诗 儒家思想 陶渊明
-
描述:的亲切感情,并常引农人为同调和知己;在农事诗中,也可见陶渊明与孔孟轻视劳作的思想不同,但他对儒家思想是有矛盾
-
全文:的亲切感情,并常引农人为同调和知己;在农事诗中,也可见陶渊明与孔孟轻视劳作的思想不同,但他对儒家思想是有矛盾的;在陶渊明农事诗作中,可见其秉持的是原始道家精神,这是与当时魏晋名士们不同的。由此可见,陶渊明晚年对檀道济馈赠"麾而去之",正是其内在刚健精神品格的表现。
-
陶渊明农事诗作中所见渊明思想
-
作者:
朱路昕 来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精神 农事诗 儒家思想 陶渊明
-
描述:的亲切感情,并常引农人为同调和知己;在农事诗中,也可见陶渊明与孔孟轻视劳作的思想不同,但他对儒家思想是有矛盾
-
全文:的亲切感情,并常引农人为同调和知己;在农事诗中,也可见陶渊明与孔孟轻视劳作的思想不同,但他对儒家思想是有矛盾的;在陶渊明农事诗作中,可见其秉持的是原始道家精神,这是与当时魏晋名士们不同的。由此可见,陶渊明晚年对檀道济馈赠“麾而去之”,正是其内在刚健精神品格的表现。
-
庄子的隐逸思想对陶渊明家族的影响——尤以晚明会稽陶族陶望龄为例
-
作者:
陈雪婷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陶渊明 隐逸 陶望龄
-
描述:《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
-
全文:《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
-
庄子的隐逸思想对陶渊明家族的影响——尤以晚明会稽陶族陶望龄为例
-
作者:
陈雪婷 来源:人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陶渊明 隐逸 陶望龄
-
描述:《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
-
全文:《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
-
论陶渊明的“桃源思想”
-
作者:
陈舒扬 来源:学生周报(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365年~427年), “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即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因“亲老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于是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以后曾几度出仕,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最后一次是晋安帝义熙元
-
全文:陶渊明(365年~427年), “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即陶渊明二十九岁那年,因“亲老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于是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以后曾几度出仕,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最后一次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
浅谈陶渊明的思想
-
作者:
高小淇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士 自然 养真 田园诗歌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渊明的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渊明的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陶渊明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
陶渊明经济思想蠡测
-
作者:
胡太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儋石 陶诗 士不遇赋 读山海经 艺术画廊 东晋时期 隐者 载书 中国古代文学 佳篇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创作的许多名诗佳篇,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光彩。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诸种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反映蕴涵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文学家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陶渊明的诗文,大量写田园、写农事、写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创作的许多名诗佳篇,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光彩。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诸种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反映蕴涵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文学家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陶渊明的诗文,大量写田园、写农事、写乡情,别开生面,独树一枝。笔
-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
-
作者:
公盾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现实意义 封建士大夫 士大夫文人 现实主义 农民起义 陶渊明 农民生活 作品 人民生活
-
描述:陶渊明生子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五年),死于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这是个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都相当激烈的时代。陶渊明壮年和中年,恰是中原沦陷,东晋偏安江左,政权依靠大族支持,由会稽司马道子父子当政。司马父子揽权纳贿,把国内政治搞得混乱不堪。当时,在统治阶级内部有王恭、殷仲堪之乱;而广大农
-
全文:陶渊明生子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五年),死于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这是个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都相当激烈的时代。陶渊明壮年和中年,恰是中原沦陷,东晋偏安江左,政权依靠大族支持,由会稽司马道子父子当政。司马父子揽权纳贿,把国内政治搞得混乱不堪。当时,在统治阶级内部有王恭、殷仲堪之乱;而广大农民群众亦因不堪封建统治阶级豪强贵族的横征暴敛,发生了孙泰、孙恩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刘裕平定了内乱和镇压了农民起义运动以后,占据荆州的桓玄又乘机叛乱。约在陶渊明三十八岁那一年,司马道子为桓玄所杀。翌年,桓玄废司马德宗自立为楚皇帝,刘裕起兵讨伐,杀了桓玄,恢复了司马氏的帝位。随着他就出兵征讨南燕、姚燕,恢复了北方的一些失地。可是由于刘裕篡夺帝位的野心勃勃,就在陶渊明五十四岁那一年,他竟然放弃了在北方已经收复的失地,引兵南返,杀安帝,立恭帝,接着又将恭帝废作零陵王,第二年,又用一罃毒酒毒杀了这位傀儡皇帝。东晋灭亡。刘裕建立了所谓前宋王朝。陶渊明的晚年,目睹其事。六年后,他便与世长辞了。这是陶渊明生活过来的时代。这是个国土日削、东晋南面偏安,北方被鲜卑等族占领的时代;这是个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的时代;这是士大夫文人趋浮华如鹜、廉耻扫地的时代。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面,有许多士大夫文人投靠新的统治者,成为新贵;或者“放浪形骸之外”,以药与酒来麻醉自己;或者沉溺在佛禅中,讲清静寂灭。陶渊明不是那样的人。他的生活道路跟那时一般士大夫文人比起来,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