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式人格模式的建构
作者: 刁文慧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忧道又忧贫  躬耕实践  生计  委运任化  人格模式 
描述:晋宋之际,陶渊明为生计而几度出仕,又因遭逢乱世、不遇于时和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而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建构了一种远离庙堂、身居田园而能晏然自处的理想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包含了三个层面:他以田园为最终的心灵归宿,乐天知命,诗意地栖居;他安享田园之乐又能农耕自食,且自农耕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儒家谋
全文:晋宋之际,陶渊明为生计而几度出仕,又因遭逢乱世、不遇于时和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而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建构了一种远离庙堂、身居田园而能晏然自处的理想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包含了三个层面:他以田园为最终的心灵归宿,乐天知命,诗意地栖居;他安享田园之乐又能农耕自食,且自农耕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儒家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观念,将谋食作为人生之基本,忧道又忧贫,在亲自躬耕依然有生计之忧的现实下,依然能安贫慕道,固穷守节;在哲学的层面,陶渊明又超越了汉末以来的享乐主义观和儒家立善求名观,委运任化、因循自然。
试论困扰陶渊明一生的两对矛盾
作者: 杨兴龙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矛盾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论元明清戏曲中陶渊明形象作品及文化意蕴
作者: 张媛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节  元明清戏曲作品  陶渊明形象  接受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乐于书写前代文人形象的元明清戏曲家更是对陶渊明形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陶渊明题材作品的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特点,从文人价值选择及人生定位、严酷的时代环境及文人的失意、后世文人对陶渊明在诗史中地位的推崇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明清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乐于书写前代文人形象的元明清戏曲家更是对陶渊明形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陶渊明题材作品的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特点,从文人价值选择及人生定位、严酷的时代环境及文人的失意、后世文人对陶渊明在诗史中地位的推崇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明清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陶渊明 吕晓滨注释  来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特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
全文:盛行,玄学的熏染又使他追求心灵的自适、人格的完整。仕舆隐的矛盾困扰了陶渊明十九年,最终他选择了在盛年辞官归隐,再未出仕,表现出固穷守节、正直不阿、淳朴率真的高洁品格。隐居期间,他笃有一些反映战乱给人
[0图]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作者: 孙静  来源:郑州:大象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物研究  陶渊明(365  427) 
描述:陶渊明,魏晋风流的代表。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他的诗作促使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进人更纯熟的境地,是东晋诗坛绕不开的人物。在《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一书中,作者在每一个中心主题下都精心选用陶渊明的诗歌作标题,概括陶渊明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家世与生平、功业情结、理想憧憬及其内涵、田园理想及生活情态、“
全文:的诗歌作标题,概括陶渊明对传统文化的贡献、家世与生平、功业情结、理想憧憬及其内涵、田园理想及生活情态、“志意”及其内涵、隐逸的特点及思想根源、田园的特点及创作方法、美学观及艺术风格特色等,可谓匠心独运!
率性任达的田园情趣与松菊节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学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作者: 王永汉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感士不遇赋》  情趣  青年时期  田园  教学需要  陶渊明  节操 
描述: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自己“少而穷苦”,《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缔络冬陈”,看来他早年的生活是相当穷窘的。青年时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使他有“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抱负和“骞
全文:的生活是相当穷窘的。青年时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使他有“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杂》)的壮志。
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及其意义
作者: 王永霞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梭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
全文: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严重对峙,实现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以地方性眼光看学的一部力作:评吴国富《陶渊明寻阳觅踪》
作者: 吴中胜 史元梁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眼光  显学  国富  陶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力作  陶渊明研究  地方性 
描述:陶渊明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门显学,在这一领域学者众多,著述颇丰。正因为这样,在这方面研究要有所创新是非常之难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吴国富先生的近著《陶渊明寻阳觅踪》就是在近年来学研究的一部力作。《陶渊明寻阳觅踪》一书作者吴国富,江西武宁人,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陶渊明研究,
全文:陶渊明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门显学,在这一领域学者众多,著述颇丰。正因为这样,在这方面研究要有所创新是非常之难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吴国富先生的近著《陶渊明寻阳觅踪》就是在近年来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