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的自觉的文学创作意识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族门阀  仲蔚  陶诗  士不遇赋  邻曲  日记体  文学创作  诗文创作  创作态度  时代风格 
描述:随着探讨陶渊明诗文创作的深入,诗人自身的创作态度问题被明显地提了出来。笔者以为,考察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最起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作家如何和怎样回答现实已经提出的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比如,就陶诗的思想内容说,是表现他个人的“苦闷的释放,哀感的解脱”,还是揭露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探寻桃源社会理想
全文:的思想内容说,是表现他个人的“苦闷的释放,哀感的解脱”,还是揭露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探寻桃源社会理想?就陶诗的形式表现说,是“一种零星的日记”,还是已探得了独标丰彩的时代风格?(见《争鸣》1987年6期陈域文)另一个是写这些和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即创作
试论陶渊明的自觉的文学创作意识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作家  日记体  文学创作  陶渊明  士族门阀制度  意识  思想内容  社会理想  时代风格 
描述:随着探讨陶渊明诗文创作的深入,诗人自身的创作态度问题被明显地提了出来。笔者以为,考察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最起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作家如何和怎样回答现实已经提出的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比如,就陶诗的思想内容说,是表现他个人的“苦闷的释放,哀感的解脱”,还是揭露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探寻桃源社会理想
全文:的思想内容说,是表现他个人的“苦闷的释放,哀感的解脱”,还是揭露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罪恶,探寻桃源社会理想?就陶诗的形式表现说,是“一种零星的日记”,还是已探得了独标丰彩的时代风格?(见《争鸣》1987年6期陈域文)另一个是写这些和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即创作
适性抒怀与缘意写景:陶渊明咏怀诗意境论
作者: 陈长荣  来源:铁道师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陶渊明  情感客观化  咏怀诗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和哲理诗等三类。陶诗一般均呈现为情与景会、物我相融和意境浑成的特点。在以《饮酒》、《杂诗》和《拟古》等为代表的咏怀诗中,陶渊明亦有着独特的艺术创造。其具体表现为用高度概括的形象化方式,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使情感客观化。诗人或侧重于写“
全文:概括的形象化方式,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使情感客观化。诗人或侧重于写“景中情”,或侧重于写“情中景”,但都达到了水乳交融、浑然一的美学境界
陶渊明遗落在重庆的桃花源
作者: 杨泽民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桃花源”  飘逸  陶渊明  重庆 
描述:到了重庆酉阳,不能不去桃花源。 我还没跨进桃源大门,远远就见一树灼灼桃花,含笑绽放,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少男少女们,有的摆pose拍照、有的闻花停留。当我步入桃花源里,举目仰望,在月芽形山洞的云崖之上,镌刻着“桃花源”三个大字,气度不凡,有如横空出世。一看得知,此乃是我熟悉敬重的马识途先生的手迹,字体古
全文:象征永恒不朽的纪念碑? 当我感到迷茫困惑时,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死去何所道,托同山阿。”这缥缥缈缈天外来声,让人大彻大悟,有生必有死,死和生都是自然规律。什么超脱?什么羽化?仔细听听,原来是陶渊明用
陶渊明与洙泗遗音——兼及海东文家对陶渊明的儒学想象
作者: 曹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国辞赋  陶渊明  儒家  理学 
描述:从陶渊明与儒学的关系,颇可以领略陶公的诗性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陶渊明的诗文中几乎篇篇有孔门的影子,或遥相映射,或旁见侧出,以至于清儒沈德潜认为他当得起“圣门弟子”。“先师遗训”是陶渊明生命意识之所取资与融会,不仅如此,从洙泗遗音作为一个生生不已的活的传统而言,陶渊明对儒学的灵动体认也成为照察后世理学风
全文:与融会,不仅如此,从洙泗遗音作为一个生生不已的活的传统而言,陶渊明对儒学的灵动体认也成为照察后世理学风景的一个窗口,在李朝中期的家手上所发生的“理学化”与“陶渊明化”的迭合现象就是一个有趣的印证。
《陶渊明诗集笺注》中的重叠式及其语法分析
作者: 袁健惠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重叠式  语法分析 
描述:《陶渊明集笺注》中所收的陶氏诗文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频繁。出现于陶氏诗文中的重叠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不同,另一方面,它们大多在近代汉语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总起来说,中古时期重叠式大量出现有来自语言外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自身的原因两种。前者不可忽视,但起决定性
全文:《陶渊明集笺注》中所收的陶氏诗文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频繁。出现于陶氏诗文中的重叠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不同,另一方面,它们大多在近代汉语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总起来说,中古时期重叠式大量出现有来自语言外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自身的原因两种。前者不可忽视,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者,即受到了先秦诗歌、楚汉辞赋音节节律和构词法的影响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要求。
“发乎情,止乎礼义”:先秦儒家“食色”观述略以及陶渊明的形象表达
作者: 丁永忠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色观  《闲情赋》  陶渊明 
描述:"饮食男女"是当今社会普遍喜谈的话题,也是我国古代儒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先秦儒学从来没有否定过男女之间性爱需求的合理存在性,只不过他们把人的这一需求定位于生物学层次而已。与此同时,先秦儒学还提倡用德行礼教来规范、节制"食色",使其不至于放任自流。《毛诗序》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是传统儒家"食色"观
全文:礼教来规范、节制"食色",使其不至于放任自流。《毛诗序》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是传统儒家"食色"观的精炼表述。陶渊明《闲情》则是传统儒家"食色"观的形象体现。
南山种豆:陶渊明——中古风流之五
作者: 鲍鹏山  来源:寻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是非  良心  感受力  陶渊明  建安时期  放弃  命运  现实感  西晋  汉末 
描述:“元康之英”过后,有作为的便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陶渊明。从汉末至西晋,除了短暂的建安时期外,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为保命而不断退却的路。他们放弃了道德,放弃了正义,放弃了良心,最后甚至放弃了是非判断力,放弃了现实感受力(如果还有感受力就往死里喝酒),他们仅想退守活命的一隅,就是这样,也很难逃脱被屠杀的命
全文:,放弃了现实感受力(如果还有感受力就往死里喝酒),他们仅想退守活命的一隅,就是这样,也很难逃脱被屠杀的命运。而官场的肮脏险恶倒着实教育了他们:“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陶渊明《感士不遇》)他们恍然大悟,终于“鸟倦飞。
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多维比较
作者: 何念龙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浪漫诗人  隐士诗人 
描述: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
全文: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
作者: 王能胜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生命意识“惠和千里”“质性自然”意志自由 
描述:魏晋是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理想(“惠和千里”)和人格理想(“质性自然”)两方面揭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自由”既有人格的意义,也含有为实现目标而确证自我力量的意志的自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真”、“自由”是相通的,“自然”包含三层意思:本真的自我,人格的自由和自然界。陶渊明
全文:魏晋是人的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理想(“惠和千里”)和人格理想(“质性自然”)两方面揭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自由”既有人格的意义,也含有为实现目标而确证自我力量的意志的自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自然”、“真”、“自由”是相通的,“自然”包含三层意思:本真的自我,人格的自由和自然界。陶渊明以自我精神的完善,超越羁绊和痛苦,赋予生命以充实和圆满,实现人格的自由与回归。
上页 1 2 3 ... 38 39 40 ... 42 43 44 下页
Rss订阅